網際論壇 - 硬體技術交流 - [資訊] 第四代光碟技術 單張光碟1000GB
» 遊客:  註冊 | 登錄 | 會員 | 幫助
 

免費線上小說
動漫分類 : 最新上架熱門連載全本小說最新上架玄幻奇幻都市言情武俠仙俠軍事歷史網游競技科幻靈異 ... 更多小說

作者:
標題: [資訊] 第四代光碟技術 單張光碟1000GB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JAMES詹姆士
  高級會員 
 


 
  積分 7189
  發文 293
  註冊 2005-9-6
  來自 【 台客的故鄉 】
  狀態 離線
#1  [資訊] 第四代光碟技術 單張光碟1000GB

ISO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ptical Memory國際光學記憶體論壇)的工程師正式決定第四代光碟片的發展藍圖,儲存容量將高達1000GB,也會採用新的計量單位「1TB」,除此之外,讀取速度也會提升,估計會在1Gbps左右

光碟片發展簡表

種類 容量 讀寫頭
第一代 CD 700MB 紅光
第二代 DVD 4.7GB 紅光
第三代 BD 25GB/50GB 藍光
第四代 全像光碟 1TB 紅光

自從有電腦光碟儲存標準以來,已歷經多代發展,第一代的光碟片是CD,第二代是DVD,第三代現在還有分歧,分有HD DVD與Blu-Ray兩大陣營,都由於都採用藍光讀寫頭,於是我們統稱藍光光碟Blu-Ray。至於第四代光碟名稱尚未決定,如果要像藍光光碟一樣凸顯技術內容,也許會稱為全像光碟。

事實上光碟機不但讀取速度越來越快,容量也越做越大。當年筆者聽到4.7GB的容量覺得真是電腦聖品,沒想到網路上流傳一些容量高達700MB、甚至 4.7GB的檔案,立刻就把光碟塞爆。但科技界早早就預料到,電腦處理速度提升後,伴隨著而來的就是大量資料處理能力,所以需要高頻寬通訊與大容量儲存能力,這三種是共生的,任何一種均會帶來另外兩種需求。另一方面,一般人其實並沒有這種尺度的資料需求,要創造需求最簡單的就是高畫質影片,因此新的光碟技術推出時,往往也會伴隨著新一代的數位影像標準。

開發第四代光碟要使用到許多技術,才能將容量推進到1TB,目前看來全像儲存技術將會是最重要的一環,因為Spatial Light Modulator (空間光學調變器,LCD也算其中一種)性能越來越好,光學薄膜的發展同時改進了讀取速度與儲存容量,在傳統技術逼近物理極限時,這會開啟一條新路。

第四代光碟只用全像技術的可能性並不高,從第三代光碟技術(也就是藍光技術),光是一個藍光規格就可以吵好幾年吵不完,光碟廠商與電影公司為了保障獲利不肯輕易讓步,第四代光碟怎麼可能讓一兩間公司輕易掌握在手中,屆時一定又會有聯盟合縱的故事。不過目前不少廠商均已投入第四代光碟技術研發,包括 sony、Pioneer、Philips與Sharp等。sony使用一種稱為Micro-Reflector(微反射器)的技術,藉由改變焦點可以達到多層記錄,也就是多層光碟片。但sony目前只做到每平方英吋10Gbit的密度,InPhase之前達成的世界記錄是515Gbit。sony希望將光碟片分成每層10um,也就是1/100mm的厚度,藉由10至12層記錄的方式,擴展容量。

早期的光碟是單面,後來出現雙面,現在是要進展到多層結構。從雙面到多層是非常困難的,在鍍膜與讀取技術都有瓶頸出現過。我們常用的光碟片基本上是將一層特殊化學物質鍍在塑膠片上,再以雷射讀取頭存取資料。為了達到更高的解析度,每件事都要非常精細才行。

以sony現在55GB容量的實驗品來說,一層膜才500nm厚,也就是兩百萬分之一公尺。而讀取頭更是誇張,離碟片高度才20nm,不知道在實用上是否有困難。

另一方面,擁有光碟片許多基礎專利、將台灣光碟廠告到怕的飛利浦也持續開發新一代的技術,他們之前發表的技術是70GB,但鍍膜厚度達有3000nm,厚度是sony的六倍。飛利浦認為他們的技術雖然每層能記錄的資料量比較少,但卻更容易做到多層光碟(目前飛利浦做到單片500GB,每層125GB,一共四層)。

Pionneer則使用極紫外線(UV)光源以加強雙層藍光片;而韓國三星電子同時也投入第四代光碟片的開發,也許是因為後起之故,他們達成的數據較低,容量每片40GB,但他們的技術可用在單層藍光DVD上,預計在明年達到50GB。總結來說,要看到第四代光碟片的普及還需要相當久的時間,如果每代光碟技術是間隔五年,那第三代光碟恐怕連第一年都還沒正式開始。但研發總是走在產品之前,沒有什麼意外的話,我們知道第四代光碟片將會是全像技術發揚的時代,而且這些技術可能會先出現在藍光光碟上,作為中間加強版的密技。

全像儲存技術(以下簡稱全像術)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將一道雷射光分成兩束,第一道光data wave(資料波)穿過LCD或類似的空間光學調變器後,也就是經過一道二維影像,將該影像投影到全像物質,這物質經常是使用一種特殊的晶體,或是光聚合物Photopolymer;另一道光則不經過影像,而是直接投射上去,稱為reference wave(參考波)。這兩道光打到晶體表面產生干涉現象,產生波峰與波谷黑白影像,影像資料因此儲存在晶體中。

全像術寫入時是寫入一個二維影像,也就是有能力將一張照片上所有資料同時寫入的意思。要讀取該資料的動作比較簡單,只要打入一道雷射光,便可以得到之前在特殊角度下儲存的資料。一般介紹全像術的文章都會提到速度的問題,由於全像術的寫入與讀出都是一個二維影像,所以有機會比循序操作的硬碟機或記憶體快。

但這種說法有個盲點,現在用來產生影像與讀取影像的電子元件,如LCD、CCD與CMOS都是循序操作的,不然怎麼與CPU等其他電腦零件溝通呢?也就是說加速是有,但受限於系統上其他電子零件,並沒有二維加速這種事。

值得一提的是,全像術具備RAID部分功能,當資訊被儲存在全像物質內,如果不小心將這個全像物質打破變成兩塊,任何一塊依然儲存有全部的影像資料,只是解析度變差些。這意味著使用全像術的光碟片可以設計成自動備份功能,當受到有限度損毀時,還可以想辦法取出全部資料。



2007-3-16 12:12 AM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編輯文章  引用回覆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論壇跳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