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jyhh
一般會員
積分 658
發文 57
註冊 2006-3-7
狀態 離線
|
#1 ~~~~蓋棺如何論定?~~~~
人生是短暫的,因此我們才會焦慮,才會陷入不安的錯覺,面對人生的最後挑戰,必須以優雅迎接老邁,不必執著於短暫的生,無需焦慮,以勇氣迎接死亡。
1.蓋棺如何論定?
不要問:「他怎麼死的?」而要問:「他怎麼活的?」不要問:「他得到了什麼?」而要問:「他付出了什麼?」 這才是衡量人之所以為人的單位,看一個人究竟有多少價值,而不必論其出身。不問:「他的地位如何?」而問:「他有誠心嗎?」並問:「他如何善用天賦?」「他會不會隨時用鼓勵的話去誘發一個笑,或拭去兩行淚?」不要問:「他信仰什麼宗教?」也不問:「他的信條是什麼?」而要問:「他幫助過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嗎?」不要問:「報紙上的人物專訪怎麼說他?」而要問:「他過世了,有多少人真正感到難過?」──佚名(P20)甘迺迪總統在一九六一年時說:在將來的某一天,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站上法庭接受審判,這時,我們的成功或失敗,便取決於這四個問題的答案;過去的我們,是不是真的勇敢?是不是真的正直?是不是真的擁有判斷力?是不是真的全心奉獻過?(P258) 尋智專業顧問有限公司整理
2. 你要留下什麼給後代子孫?
精神遺產的傳統,隨著我們愈來愈遠離森林而逐漸散落四佚。我們在為子女、後代子孫著想時,似乎只想到物質上的需要。(P12)我自問我們在為後代子孫綢繆時,為什麼我們不留下對我們而言最珍貴的物事──不只是我們所賺來的物質,還有我們所學到的精神遺產。(P15) 多年來,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所看到的一些事情令我相信:我們人類渴求著這些智慧遺產的復興。我把這種渴求歸為一種精神「價」(valency):這是指某特定信仰把我們吸引住的力量強度,這種精神價讓我們想要彰顯每一個個體對於「價值」和「情勢」的感受。(P12)我在這些人身上嗅到一種渴求,他們想要把自身所累積的、不只是物質財富的東西傳給後代。他們要傳遞的是一些與自己有關──與精神有關──的事物,例如他們是誰,以及他們的生命有何意義等等。(P13)我們有義務把我們的生命──以及所習得的教訓──傳遞給尚缺乏經驗的後世。(P28) 其實,我們每天都在打造我們的遺產,我們留下德行──就是我們的故事,也就是我們用一生的愛、學習、勞動、歡笑與傷悲、連結、生活、領導和捨棄所形成的遺產。(P45) 尋智專業顧問有限公司整理《http://www.eurekacp.com.tw》
3.遺產面面觀
聖經、《伊里亞德》和其他古代典籍都是最早的智慧遺產──這些史藉──正如我們的生命──都是史詩,它們談的是旅程,是一種對價值的探求,一項神聖的勝利,以及一種回歸。難怪史詩這種形式可以流傳千年而不衰,因為它就是「我們」。(P12)我想到昨天如何與今天連接,最後又該如何連接上明天。那正是遺產的意義──界定個人的獨特,為生命歡慶,以及將值得保存的特質傳下去。(P17)在人生路上,我們在建立遺產,透過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和所有經歷,我們建造了這份遺產。我們也往後傳遞了自己生命的意義和獨特──這本來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生命。(P247) 生命容或有限而且不完整,我們的遺產卻可以使生命無限綿長並且有意義──借《馬克白》的譬喻說:「生命對我而言不只是一根小小蠟燭,而是一把大火炬,我擎著它一會兒,而在我交棒給下一代之前,我要盡可能讓火炬燃燒得燦爛光耀。」(P251)遺產就是:一種對個人生命的稽核,藉著我們個人的各種經驗而建立;愛、學習、勞動、歡笑與傷悲、連結、生活、領導與捨棄。(P249)尋智專業顧問有限公司整理《http://www.eurekacp.com.tw》
4.雖死猶生
一位本來在加州當牙醫的的人,去年發現自己得了多發性骨髓瘤。醫生認為復元的機會很渺茫。於是,他賣掉了加州診所 ,回到佛蒙特州的故鄉,他買下一棟十九世紀農莊,重新整修,在池塘裡養了魚,並且開墾了一個大菜園,他也撒下樹種,預期未來將有一片綠蔭。「我做了一個清楚而慎重的決定,」這位牙醫轉業的農夫緩緩說道:「等我死了,我要為身邊的一切帶來生命。那些行為將可證明我的存在。」(P22) 每當我們遭遇到重大考驗,迫使我們運用自己的內在之眼時,我們就會提出強而有力的問題。那位農夫決心不接受一般人的看法,把死亡當成生命的終點。他反而把結束轉化為開始。他讓我們知道,灰心可以轉為希望,損失可以變成獲得,簡單的行動可變成神聖的作為,衰退轉為成長,不確定轉為可能。(P24) 德國哲學家尼采曾說:「一個人只要有一個理由讓他活下去,就可以應付任何關於『怎麼活』的問題。」我把這話改一下:一個人只要有一個理由讓他活下去,而且懂得「怎麼活」,又能把這種心得傳遞給後代,他便能永垂不朽。(P23) 尋智專業顧問有限公司整理
5.最寶貴的八種遺產
生命將盡,我們需要向下一代傳遞我們對八種寶貴遺產的認識。這些主題代表我們內在的光明,可以為未來的世代照亮生命的道路。它們構成了我們的希望──是我們留給後代子孫的精神DNA,是我們的不朽遺產。(P24) 這八項普遍主題中的第一項,便是「愛」(to love)的需要:對自己感到自在,並能與特定的人分享愛。第二個是「學習」(to learn)的需要:去探索、伸展和成長,以便適應新環境。第三是「勞動」(to labor):在日常工作中創造意義與價值。(P25) 在生命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以「歡笑」(to laugh)體驗生命的喜悅和歡愉,在遭遇不公或困於惡運而不得不委屈求全時「傷悲」(to lament);同時我們需要跟人「連結」(to link),在編織錦繡生命的過程中與別人建立起一些持久的關係。(P25) 我們需要「生活」(to live),並欣賞那些圍繞著我們而進行的生命循環,以及我們自己圍繞著進行的生命循環。生而為人,我們有「領導」(to lead)與冒險的欲望,我們也要學著「捨棄」(to leave),並處理經常遇到的失望和失落。(P25) 概括來看,這幾個以L開頭的英文字,就代表了人類經驗的核心。集體來說,這八個L共同構成了另一個「L」:「遺產」(Legacy)。(P25) 構成我們共同遺產的這八個詞,它們所代表的事項在現今社會中不再受到關注與重視。因為我們被現代生活方式的速度和誘惑蒙蔽了,已經不懂得珍惜它們。(P28)我們要把那些可以為我們闡明「愛、學習、勞動、歡笑、傷悲、連結、生活、領導和捨棄」的故事記錄下來。這些原則是我們過去的希望,也是我們未來的希望,更是我們為後代子孫提供生命、意義和活力的機會。(P31) 尋智專業顧6.最寶貴的遺產(1)──相愛之情
愛自己,始終是讓我們得以信任自己的思考、感覺和行動的基石。愛是一種精神上的膠合劑,使我們維持完整。愛也是我們發展自信的必要成分,允許我們從我們的活動中得到快樂,讓我們有勇氣冒險。(P50) 愛自己,使得我們能獲得持久的關係。愛自己,讓我們得以信任別人、關心別人,與人分享。由於愛自己讓我們以這些方式向別人開放,我們的生命因此大大獲益,我們需要把這一點告訴子孫。(P70) 愛自己的人都擁有一項個性特質,就是他們都很「真」,這項特質使他們容易相處和被人接受。(P54) 他們心胸開放,能夠接受新的想法,並不因為自己不是最先想到那個點子的人就覺得自己很笨。(P54) 細心聆聽、允許他人冒險、提出有建設性的批評、發自真心的尊重、在焦慮或危機時以不加價值判斷的方式在旁陪伴,這些方法都能幫助別人,並從其中學習到信任自己。(P70)愛自己的人,了解自己的限制何在,使得他們能以正確的眼光看待生存、期待和成就。他們不怕失去,所以能夠得到。(P58) 專業顧問有限公司7.最寶貴的遺產(2)──學習之心
學習,是我們生存的必要手段。學習,強迫我們重新看事情,逼我們振奮、成長、改變與適應。作家霍姆斯說過,一顆朝向新座標伸展的心靈,是絕不會返回原點的。伸展,是使心靈免於僵化和無趣的最佳對策。(P76) 英文裡的“educate”(教育)一字,字源的意思是“ex-ducare”(領導跨出),意指展開新的挑戰。 學習的最終目標在於學著適應、產生連結 ,並建立起一個倉庫,以便在匱乏時可以紓困。(P77) 真正在學習的人,是一個探險家兼發現者,用他的工具一點一滴挖掘寶藏,不找到寶藏絕不放棄。(P78) 真正的學習是立體的,叫做「關聯式學習」。這種學習方式,鼓勵學習者經由找出模式及關係來培養判斷力,採用關連方式來學習的人,會把看似矛盾的現象加以調和,試著從中找出意義。(P80) 有智慧不單是懂得分辨對錯,而且是有能力在即使遇到無法全盤掌握的問題時,也可利用常識予以解決。(P82) 好的學習者一輩子都在擴展自己的學習 領域,並誠實面對自己在學習時所遭遇的挫折。(P85)刻板印象與學習是對立的,只會妨礙我們發展更有意義的關係,限制了我們的成長。刻板印象造成一種自以為了解的假象——這只會增強了無知,不是缺乏知識的無知,而是假知識所產生的無知。(P89) 得到兩座諾貝爾獎的美國化學家鮑林(Linus auling)有一次被人問到,他是如何憑藉所知達到那樣非凡成就的?「我也不知道,」他回答說:「我似乎只是把我腦中不太合理的東西去掉。」(P89) 真正的學習和智慧,是做到能夠以敏捷、運用類比的方式來思考。這意謂著用跨學科、跨領域的方式思考。這種思考練習可以刺激想像,帶來驚奇,幫助我們找到新的可能性和解決途徑。(P90) 我們需要學習並需要傳遞下去的東西,可真不少。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引發動機。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和別人產生連結,並援引他們的特殊智慧和聰明。真正的學習者,在多了解別人的同時,也更加了解自己。(P93) 心靈正如肌肉,需要不斷操練才能維持健康——這也是我們應該留傳給子孫的一份智慧遺產。(P85)《http://www.eurekacp.com.tw》8.最寶貴的遺產(3)──用心工作
羅馬的佩特羅尼烏斯(Petronius)在公元前二一○年時寫到:「一個人一旦認為自己找到做事的最佳公式,就可能有墮落與退化的危險。如果他很想感受一下什麼是墮落與退化的滋味,很簡單,不斷重復自己就行了。」(P116) 幸福並不藏在不必用心的因循舊習中,而是在需要用心的挑戰中;幸福不在於擁有無限的機會,而在於聚焦了的可能性上面;幸福不在於自我陷溺,而在於汲取新的經驗;不在於獲得了什麼,而在於完成了什麼。(P121)位於日本名古屋的豐田汽車廠,規格一致的布條到處都是。我問我的導遊,布條上面寫的字是什麼意思?「用心工作就是力量。」他這麼說,我立刻恍然大悟。豐田公司希望強調尊嚴、合作和充分授權的重要,因為這三種都能促進工作環境中的榮譽感。豐田公司了解,是人在榮耀工作,而非工作榮耀人。(P99) 要在工作與家庭兩者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這可能是廿一世紀的最大挑戰。詩人葉慈(William Butler Yeats)曾說:「有意義的工作不是把水桶注滿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如果你是在點燃火種,很有可能你在工作和家庭兩方面都能製造出永恆的溫暖火焰。(P111)
9.最寶貴的遺產(4)──流露真情
得過諾貝爾獎的電腦學教授賽門(Herb Simon)認為我們必須同時具備理性(邏輯的)、非理性(直覺的),以及不理性(情感的)部分,才能增益我們的判斷力和決策能力。(P127) 人在笑的時候,是和眾神在一起。笑不但讓我們在生理上覺得好過,精神上也很愉快。(P133) 亞里斯多德說:「誰都會生氣,」他寫道:「生氣很容易,但是脾氣若要發得對,程度剛剛好,時機適合,目的正當,方法正確,可就不簡單了。」(P139) “anger”(憤怒)只比“danger”(危險)少一個字母而已。隱藏心中不加以表達的憤怒,可能會導致我們這個時代裡面最嚴重、最少為人知的一種疾病:憂鬱症。有人認為,憂鬱症是生氣內化之後的結果。(P140)我們需要告訴子孫偶而哭泣、大笑或尖叫是無妨的;對於某一個有道理的主張展現熱情,是好的;對於受壓迫的人表示同情、與他們一起流淚,是好的;和某個我們所愛的人結合為一,是好的。這些情感,把我們和自己連結起來、也和他人連結起來。(P146)
10.最寶貴的遺產(5)──彼此連結
10.1連結會造成天壤之別 有一則很棒的寓言,講的是上帝向一個人展示天堂和地獄的差別。上帝領著人進入地獄的一個房間,房裡有一群人圍坐在一鍋燉湯四周。每一個人都很餓──然而奇怪的是他們手裡都拿著一柄非常長的湯勺。問題就出在這裡:湯勺長得可以伸入鍋內,可是又太長了,以致要把食物送進嘴裡時,一定會把東西灑出來。「跟我來,」上帝告訴這名男子:「我要帶你看看天堂。」他們進入另一個房間──和前一個房間一模一樣:一群人圍坐在一鍋燉湯四周,手裡持著長湯勺。但是這些人都吃飽了,而且心滿意足。「我不明白。」這名男子說:「這兩個房間一模一樣。」「啊,」上帝說:「你沒看出來嗎?第二個房間裡的人,學會了互相餵食。」那就是連結。(158)
10.2在連結中寬廣 把世界聯繫起來的,不是分子,而是想法、希望、臉孔、夢想、行動、故事和記憶。以及音樂和聲音、形象和話語、共同的口味和氣息、痛苦呼喊與歡樂大叫,以及各種強有力的象徵。(P149) 我們如何與外在連結、與誰連結、連結多久、為什麼連結等等,界定了我們存在的本質。連結,就是一種對個別差異的讚頌,也是對個別差異的一種肯定。(P151) 黑人民權領袖金恩曾說:我們與他人連結在「一個逃不掉的相互作用網裡,編織成一個命運共同體」。(P155) 我們如何對待他人,會影響到別人如何對待我們。關心、信任、同情、互惠與尊重,是所有良好關係的基石。彼此間關係良好的人,能夠互吐苦水而不至於相互攻擊,並能享受彼此的成功而不會有過份的嫉妒與羨艷。(P160) 連結,從信任與分享而生。你必須努力先成為一個值得尊敬的人,自重而願意關懷別人。你必須做該做的事,並且做到超乎別人預期的程度。有需要的地方一定努力以赴,不隨便找藉口或以嚴辭拒絕。最重要的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積極作為;說話發自真誠,並且言行一致。(P163) 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並非出於偶然。我們與那些在我們之前的人有連結,準此而言,我們便是他們遺產的保管者、看守人。我們從父母和師長處習得教誨,我們並非就此坐擁這些教誨和遺產。我們得以接收,乃是因為我們負有義務,要把它傳遞下去。總而言之,真正會發生作用的不是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卻是我們分享給別人的東西;是我們所分享的東西使我們與別人發生關連,與過去和未來產生連結。(P40)
11.最寶貴的遺產(6)──坦率而活
活著,就是一場尋找真我的過程。我們會經歷噩運,但仍繼續追求。我們會碰到阻礙,但試著繞道而行。我們也會遭到反對,但無論如何仍堅持下去。關於活著這件事,令人讚嘆的地方在於大多數人都能保持前進,一直抱著希望。我們知道,即使一個生命終止了,生命本身仍將繼續。(P174) 作家諾莉絲說:「人生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以忍受,你只需要接受那不可能的事物,一無所有仍勇往直前,忍受那些無法忍受的遭遇。」(P174) 一個過得充實的人生,是充滿冒險精神的人生,冒險是了解機會與可能性,然後決定勇往直前。(P184) 最好的打擊手在打擊時,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時候是揮棒落空的。(P186) 活著,就是認識希望與擁抱 希望。(P190)記住,人們是不理性的,不講邏輯而且自我中心。但,還是去愛他們吧。人們真的需要幫助,不過在你幫助他們時,卻可能遭到攻擊。但,還是應該盡力試著協助。你把最好的自己貢獻給世界,就算未得好報,但,還是把最好的自己貢獻出來,這就是生活的真諦。(P172)
12.最寶貴的遺產(7)──誠意領導
「領導」這個概念的重點,有三件基本而交互相關的特質,跟腦子、心靈、雙腳有關。領導是一項可以傳遞給別人的想法(頭腦)、一種能夠激發想法的能力(心靈),以及朝著既定目標推動這些想法的功夫(雙腳)。(P199) 真正的領袖能夠抽絲剝繭,解析複雜問題,然後用深入淺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領導能力來自於掌握住四項相關連的元素:認識自己;發展人際關係;掌握事物的脈絡,以及拿捏時機。(P202) 具有領導能力的人往往對自己的才華深具信心,也擁有遠大的眼光、獨立思考的能力、身心兩方的堅毅、並有冒險精神、身先士卒的勇氣,以及追求正義的熱情。(P199) 領袖們也具有一種幽默感,足以擁抱生命中的窘境。(P213) 真正的領導者從來不因年紀大而定下來──他們同時擁有著孩童般的天真、好奇,以及歷經歲月洗禮而得的成年智慧。他們不斷提出問題,重新思考解決方法。那個永垂不朽的問號,跟任何我們所要留下的遺產一樣重要。(P200) 愛默生的詩句精確捕捉了領袖特質的精髓,我們應可將之傳衍下去:贏得聰明之士的尊敬和兒童的喜愛。爭取坦率之人的欣賞,忍受虛假朋友的背叛。多多從別人身上尋找優點。離開人世的時候,讓世界變得好一點點:留下一個健康的孩子,一小塊花園,一種修補過的社會情況。知道了有一個生命因為你的緣故而呼吸得更順暢,這便是成功。(P215) 理《http://www.eurekacp.com.tw》
13.最寶貴的遺產(8)──先捨後得
生命是一場失落與獲得的循環,無時無刻在我們的身體裡面進行著。紅血球細胞的壽命是六到八天,然後便由新的細胞取代。老舊細胞死了,再產生新的細胞,這種新陳代謝,就是大自然對「捨棄」的啟示。(P221) 我們應該把「失敗者」從我們的字典中除去,因為,某一時刻的失敗,卻可能成為後來成功的起點。(P222) 沒有哭過、面對過痛苦,不可能真正笑得開懷。除非放棄一些個人的需要,否則我們沒辦法與別人建立真正有意義的連結。了解了「有生必有死」,我們才算真正活過。除非我們放棄一些權力,並和他人分享,否則我們不可能活力十足地領導別人。(P243理《http://www.eurekacp.com.tw》
14.稍縱即逝
我們也應學習珍惜時間,不能妄自尊大,以為時間會等待我們準備妥當。若想知道一個月的意義,去問問一位早產兒的母親;若想知道一個鐘頭的差別,去問一對等著會面的情人。若想知道一秒鐘差多少,去問一個死裡逃生的人。若想知道千分之一秒的價值如何,去問一位奧林匹克的銀牌得主!(P29)我們也必須把握當下,仔細考慮我們能留下什麼給後人,想一想我們所最珍視的是什麼,並且把這些珍貴的遺產傳給下一代。(P30) 因為命沒那麼長,不夠每個人親身把所有錯誤都犯過一次。所以我們才要把工作生涯裡面的早期、中期、晚期各階段的常犯錯誤告訴後進晚輩。(P112) 智專業顧問有限公司整理
15.生命不朽
對我來說,僅僅使得一個人因為我的緣故而變得更好;那怕是只增添一朵花在大地的園圃上;只為真理成功地出擊過一次,在這每日與謊言相抗的戰鬥中;做過一件正義之事,無懼於誹謗當前;撒下思想的種籽,在人們的靈魂深處永不消逝;在生命的鏈環中,曾扮演一個連結,那就是不朽。──海契 (Edwin Hatch),《不朽》(P246)願我們永遠不會太自滿,以致忽略了世上的不義。願我們永遠不會因為在自己家中太舒適,以致忘了那些無家可歸的人。願我們永遠不要以為自由是理所當然的,以致忘記了那些不自由的人。願我們永遠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就接受權威,而不察看它是否合乎正義。願我們永遠不忘用自己的聲音、時間和精力,讓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變得更好。也願我們永遠不要喪失憧憬,永遠要期待事情會更好、而且,我們永遠都應該讓它變的更好。──猶太人踰越節家宴禱告詞。(P2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