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觀念] 小心你的基金「人間蒸發」了
[打印本頁]
作者:
happychyan
時間:
2006-12-18 05:32 PM
標題:
[觀念] 小心你的基金「人間蒸發」了
小心你的基金「人間蒸發」了
過去3年,台灣有近百檔基金被「
清算
」或「
合併
」,意味著大量投資人的投資標的,
一不留意就「人間蒸發」,或被合併到其他基金名下。投資基金,還有許多「警示指標」,你得時刻留意!
一年來,你是否發覺,周遭人討論選購基金的話題,比選股還更熱絡些?
根據摩根富林明投信在11月所發表的「台灣投資人信心調查報告」,
過去1年台灣投資人買賣國內以及海外基金的比例高達54%,比去年同時間調查高8%
,同時,號稱最簡單、隨
時可以進場的定期定額基金理財也越來越受到年輕上班族歡迎。
加上今年7月,境外基金投資正式開放,
越來越多人把「共同基金」當作長期投資的工具
。
但是,
買基金要看的,絕不僅止於年獲利、β值和sharpe值等「帳面數字」,尤其想要長期持有時,更要去留意一般人不易察覺的「地雷區」,否則一不小心就讓基金黑洞,把你的錢給吞了。
指標1
規模縮小接近2億,隨時被清算或合併
收到基金投資
績效報告時,除了「
獲利率
」,
有多少人也會特別留意「基金規模」?
台灣人喜歡
短線投資,持有基金也普遍存有「炒基金」的心態
,投信投顧公會祕書長蕭碧燕就表示,
國人持有基金時間平均只有8個月。
除了投資風氣外,投信投顧公會企劃組資深組長佘曉光指出,和
國外基金手續費動輒5%相比,台灣境內基金手續費平均約1∼1.5%的「
低水準
」,也是刺激投資人喜歡短線操作、贖回的原因
。
在這些背景下,
台灣基金規模的不穩定度相對較高
,一不留意,
手邊投資的基金規模就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大幅波動或越操越小。
根據法令規定,
國內基金規模如果小於2億,會遭主管機關強制清算或合併
。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提供的資料,光今年初以來,國內清算或合併就有49檔,如果把時間拉長到近3年,數字則上攀到近百檔,長長名單列下來十分嚇人。
基金清算,主管單位會依照到期清算日的股價,將基金持股換算成現值,再依照每個人持有比例分配現金。也就是說,就算獲利腰斬,連一點討價還價、等待回檔的機會都沒有了。
若是
原基金因為規模太小和其他基金合併,投資策略可能因為決策團隊更改而南轅北轍,當初購買基金所設定的投資報酬率和持有期間,都該重新謹慎檢視
。
當然,
基金規模縮小,也有可能是市場已經漲了一波,
與投資人獲利贖回有關,但毫無疑問地,
如果基金規模太小,投資組合、風險分散自然受到限制。
尤其海外大型公司股票,價格十分高昂,可能就不是小基金插手得了的。
那麼,究竟基金規模大小要以多少為判斷基準?
新加坡大華銀證券投顧副理黃崇恩表示,目前
國內股票型基金規模大約以新台幣10億元為平均值,但以「國內一般股票型基金」來說,規模小於10億就佔了一半以上。因此還是要多留意並追蹤基金規模,如果真的規模太小而且獲利疲軟,就要有提早出場的心理準備。
此外,目前市場估計,
明年極可能又有5、6家投信要合併,若以1家公司旗下10檔基金的比例推算,牽涉到異動的基金就有5、60檔。
你有多久沒留心投資公司近況了?還是趕快上網了解一下吧!
指標2
平均35.5小時就有1檔經理人遭換將,誰掛名僅剩「參考價值」
「
平均而言,基金經理人汰換率過高,長期看來基金績效表現比較不好,這是確定的,」
黃崇恩分析,比起境外基金經理人2、3年輪替就算頻繁,國內投信基金經理人陣亡率實在高得驚人,3、5個月就走人都不在少
數。
為什麼會這個樣子?
除了績效卓著基金經理人因為同業挖角而琵琶別抱外,不少圈內人都明言,躁進、急於獲利是主因,激烈競爭之下,不少投信公司要求經理人在短期內必須衝到好成績,否則就換人,頻頻「下猛藥」的情況大有人在,也難怪,
業界盛傳,去年平均35.5小時就有1檔基金經理人遭到換將。
事實上,
在不限定一名基金經理人只能操作單一基金的政策開放後,現在基金所掛名的經理人,越來越徒具「參考性」的形式意義而已。
尤其一旦基金管理部缺人時,基於權宜之計,旗下基金掛名的經理人立刻大搬風。甚至一家知名投信公司基金經理人因為生涯考量,轉調其他部門時,但在人手不足下,他的名字依然掛名某基金的操盤人。
「
關鍵還是看整個團隊聲譽比較可靠,」
多位投信業人士也指出,現在
許多單一基金的投資布局,大多是靠團隊決策而不是單一經理人的選股策略。
因此,
歷史悠久、規模制度完整的基金公司,相對有較完整的投資策略和規劃。
英國保誠投信資深經理吳昆倫更直言:「
別再迷信『明星經理人
』了。」在這個潮流下,原本每年3月舉辦投信業界年度盛會──基金「金鑽獎」,在今年首度取消「傑出基金經理人」獎項。
指標3
手續費大打折扣,背後大有文章?
目前
銀行是國內投資人購買基金的最大通路
,投信公司委託
銀行代銷基金,自然要給些利潤,申購基金時所付1.5∼5%不等的「手續費」,就是銀行收取的「
佣金
」,因此往往成為各銀行促銷時的著力點。
但仔細想想,
羊毛出在羊身上,賠本的生意沒人做,要靠手續費狂打折大出清,這檔基金究竟能幫你賺到多少錢?
有多年財富管理經驗的上海商銀財富管理業務襄理黃崇緯笑言,
若只貪圖便宜手續費而衝動購買基金,「
通常都沒什麼好下場
」
。
甚至少部份基金,推出多年之後獲利疲軟,在投資人紛紛贖回,基金規模日趨低落之際,在手續費上「
降價出清
」也是
基金公司會採取的促銷手段之一
。
如果真的
想要在手續費上撿便宜,網路下單是不錯的方式
,通常都有
5∼6
折優惠,若
採取單筆投資,動輒就是數千元差距,但前提是,你真的已經選好了適合的標的,並且了解風險和投資屬性,不需要理財專員從旁協助。
但一定要切記
,「
手續費」絕不能成為決定購買基金的關鍵。
指標4
從「持股周轉率」看出持股穩定度
當你打定主意長期投資基金至少2、3年,你確定基金經理人和你一樣,持股也採取穩健投資,不會盲目躁進?
基金經理人
更換投資標的頻不頻繁,看持股周轉率就一清二楚
。
持股周轉率算法為買進比例加上賣出除以2,以百分比顯示。如果1檔基金在1年期間持股周轉率為100%,代表這一年間所有持股完全換了一輪,以此類推,百分比越高,持股更替就越頻繁。
黃崇恩認為,在國內市場,年
度基金持股周轉率在150∼200%以上就算高了,若在國外,標準可以下修到100%,
許多以奉行美國華爾街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
標榜「穩健、長期持有」為投資哲學的基金,
持股年度周轉率更小,「
我甚至覺得,應該把年度周轉率控制在50%以下,」
保誠投信資深經理吳昆倫說,這樣一來,
基金自然免除了因為換股而造成淨值波動的風險。
除此之外,持市面募集基金不要貿然追加,盡可能選擇產品線齊全的基金公司股周轉率節節高升的背後,還代表了該檔基金需要付出更多轉換手續費。尤其,規模越小的基金,共同分攤這筆金額的人也越少,但這些支出通常直接計算在基金淨值之內,一般投資人根本毫無感覺。
最後,黃崇恩提醒,
市面上正在募集的基金,常常都是該市場的高點,我們都知道只聽報紙明牌容易追高,造成所謂「
擦鞋童效應
」
,當市場已經熱到連擦鞋小販都知道的時候,進
場加碼無異成為追高點的最後一隻老鼠,但我們卻常常忽略,新募基金也有同樣問題
。
此外,如果可能,
盡量購買產品線齊全公司的基金。因為當一檔基金獲利贖回,拿這筆資金重新申購基金時,銀行還是要再收一次手續費,但如果新購買基金和贖回基金是同一家公司產品,轉換費只要500元,若你同時看上好幾檔同性質基金,不知如何選擇,也許可以考慮產品更為多樣化的基金公司,為以後換檔投資做準備。
以手續費
3%
的基金為例,同樣是
20萬元
的單筆投資,就算取得
5
折優惠,手續費也要
3,000元
,但如果贖回後再購買同公司其他商品,銀行只酌收
500元
的轉換成本。
作者:
smile
時間:
2006-12-22 01:29 AM
有些基金人間蒸發的徵兆
會被投資顧問基於商業因素考量而掩蔽了
買基金,還是要自己關注基金狀況
別完全依賴理財投資顧問哦....
歡迎光臨 網際論壇 (http://centurys.net/)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