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其他資訊]素還真v.s.史艷文
[打印本頁]
作者:
小釵
時間:
2007-1-26 10:16 PM
標題:
[其他資訊]素還真v.s.史艷文
記得古早以前的偶像史艷文(道道地地的偶像)嗎?那個民國五十年代紅透半邊天,讓黃俊雄布袋戲演到欲罷不能的英雄人物(應該說是偶物),一度還與奪得世界冠軍的少棒,被當時保守政局視為民族英雄的最佳男主角──
史艷文
。也許你會說一九七○年代才剛出世,誰知道史艷文的大名?那你總該知道素還真吧!它可是九十年代電視金光布袋戲的最新男主角,也是霹靂布袋戲的當家台柱,說起素還真的大名也是「頂港透下港、電視透網路」,簡直比四大天王還要紅,它可是有自己的專屬後援會(情繫還真共語素)喔!
談到黃俊雄的電視布袋戲,一定會馬上聯想到史艷文,而談到霹靂布袋戲也不能不談到素還真。一個是
「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雲洲大儒俠史艷文
,一個是
「掌握文武半邊天」的清香白蓮素還真
,史艷文與素還真這兩代電視布袋戲男主角有怎樣的不同?由於黃家布袋戲一直以來結合時下環境「與時俱進」的風格傳承,從戲偶主角身上就各自代表、反映出不同的時空現實,而角色性格劇本結構更往往是某個時代的縮影,透過兩代男主角的對照當可發現價值的差異性轉變,也可以透過史艷文之於素還真的參照,解構出世代文化的異質性;更可以從男主角素還真身上解讀出霹靂布袋戲所獨具的時代特色與價值體系。
目前經營霹靂衛星電視台的黃強華、黃文擇兩兄弟,是黃俊雄的兒子,也是布袋戲國寶之一黃海岱的孫子。熟悉傳統布袋戲的黃海岱老師父,在六十年代中葉,為了增加布袋戲的可看性,便改良北管布袋戲,除保存南管布袋戲的幽默、詼諧外,取材自章回小說、民間故事,融入武俠、傳奇情節的新編劇本,成為熱鬧的「劍俠戲」。黃海岱的劍俠戲興李天祿、許王的傳統布袋戲因此有了根本的歧異,當李天祿興許王等老藝師還在傳統劇本時,劍俠戲的影饗就隨著廣受歡迎而蔚為風潮.野台戲也就逐漸是劍俠戲的天下,而他們為了尊敬黃海岱的「五洲園」,便往往在團名上冠以「五洲」,所以此後,全省到處跑野台的布袋戲斑常常看到「洲」字輩的,就是承襲自黃家的北管武戲劍俠風,因而造成了黃海岱的徒子徒孫滿天下的景況,今年高齡九十六的黃海岱更被尊為「五洲園通天教主」。黃家「與時俱進」的特色也在此有了第一波的抑進,同時,全省的布袋戲風也開始更為具有豪氣、江湖道義味的劍俠風格。
雖然,黃海岱以改革的劍俠戲吸引觀眾目光,但是隨著時代進步、各項新式娛樂媒體也逐步興起,最具代表的就是電視。它的聲光的娛樂功能取代了傳統戲曲的原有功能角色,也因而造成了一干傳統戲劇的加速衰落,甚至滅亡。為了因應這項空前的生存之戰,繼承父業的黃俊雄再度改革布袋戲,而這項改革也一刀劃開與傳統布袋戲的分野。首先,黃俊雄將傳統布袋戲最為注重的後場(也就是現場配樂)改由唱片取代「三分前場、七分後場」的傳統說法,一方面節省後場人力(一班至少也得五入制)支出,另一方面也是後場國樂人才已愈來愈稀少;同時,也增加音樂的現代性與可聽性。此外,黃俊雄更將演出的戲偶由傳統的三十公分、改為五、六十公分、頭大、身體小的布偶,當然也為了配合電視的特寫效果所設計的大頭小手,也使得戲偶身體比例不正確,這都是改良有得有失之處。
此外,演出時的傳統戲棚彩樓也為由彩繪式的佈景搭設所取代,更不時加入影像或乾冰效果。這樣減少傳統的表演藝術部分,而專攻現代聲光效果演出型態的改革戲碼,就是後來大家所說的「金光戲」。這也是黃家的第二波轉進歷程。
一九六九年,黃俊雄布袋戲正式進駐台視,一齣「雲洲大儒俠」連演了三年才在政策壓力下下台一鞠躬,不過一場史艷文狂潮已然掀起。來自東南遺落王族的史艷文,象徵著中原正統的血脈,以一介書生劍俠率領著武林正義抵抗著來自西北異族的入侵,一派斯文、風度翩翩的史艷文為黃強華(霹靂衛星電視台董事長、黃俊雄之子)形容為是個心存仁慈卻猶豫不決、非逼到最後關頭不會反擊的陰柔角色,經常反覆自省行為的合理性與否,在武林打殺與兒女情義問都表現得既認真而沈重得無以復加的模樣,是個真性情的傢伙,卻也是最會逃避的角色。而他的魅力也就來自於斯文有加、反覆猶豫、真情流露的性格特色上。當然,男主角總是武功蓋世。一旦出手就天下無敵的英雄氣概,就更是當時保守鬱悶社會風氣底下所期待的超人象徵。當時,下午看史艷文,半夜爬起來看衛星轉播的少棒比賽是全台灣的一大盛事,而少棒英雄與史艷文都因此匯集了集體期許,成為七十年代的共同記憶。
一九七三年史艷文被停播後,電視布袋戲被政策視為具有傳承、教育功能的社教節目,依規定不能有戲偶的各種殘忍畫面,只能宣揚具有正面意義的文宣功能。雖然,黃家曾努力地演出過,但三台有限的機器與錄製時閒,都不能使黃家滿足,終使黃家布袋戲全面性地退出三台節目的製播,開始自己買機器、自己拍攝、錄製,開始經營錄影帶的發行管道。走過這段歲月的黃文擇表示:「台灣的第一套ENG就是黃俊雄斥資百萬買下來的,為的就是可以專心拍攝布袋,而不必跟去別人搶攝影棚的時間。」第一套布袋戲錄影帶「霹靂城」從一九八四年發行,初期對象是原來史艷文時期的死忠觀眾群,年紀約三、四十歲左右,直到黃強華自父親手中接下錄影帶事業才事有轉機,從接手後的「霹靂眼」、「霹靂至尊」到「霹靂異數」,市場愈來愈年輕化從中堅輩一直下降到大學生、高中生,甚至這群年輕人成為銷售主力。才深刻地提醒黃強華布袋戲的未來不是夢,只要結合現代傳媒科技、新穎表演型態就可以闖出一條坦途來,更不怕沒有生存空閒,於是乎與弟弟黃文擇結合下,黃強華負責編劇腳本、黃文擇負責口白,就共同創造了霹靂衛星電視台。從野台、電視到衛星台,黃家的「與時俱進」特色進入了第三波高潮。從錄影帶市場跨足有線電視,霹靂布袋戲以戲培養觀眾群對布袋戲的興趣,也不斷地改良更為現代、新攝的拍攝技巧,耗下巨資添購硬體設備,更在雲林虎尾建立起自己的製作總部。內有千坪的攝影棚、錄音室、動畫部門、網路部門、編劇組、還有一般辦公區,整個霹靂布袋戲的拍攝製作流程都可以在此完成,從劇本構思、人物性格、造型與武功招式的確立、腳本的撰寫到一幕幕分鏡表的精緻拍攝過程,到幕後配音、電腦動畫的配合到後場音樂的配製都一貫作業絕不假他手。為了使畫面具有動感想像力,投資電影化設備的攝影棚,一個飛身縱躍的畫面在螢幕上也許只有一秒就帶過,卻可能花上一個工作天才能一幕幕定格拍下來,為了使配音具有立體感,就成立了一個專業品質的錄音室,專司口白、配音的黃文擇仍維持傳統習慣一人配上所有戲偶的聲音,為了配樂也成立「灰姑娘音樂工作室」專門製作歌曲與配樂。白天錄戲、晚上配音,完全沒有排班、軋戲的困擾,戲偶也沒有情緒上的問題。一貫制式化的作業流程是霹靂與其他布袋戲最大不同,更有別於跑野台時的餐風露宿。
霹靂維持黃家布袋戲的一貫改良作風,他除了擁有引以為傲的硬體設備、精緻拍攝的技術手法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霹靂的編劇功夫,極其宏觀、龐大的劇本結構,描繪出極其寫實的江湖生態、武林恩怨,並賦予此一超現實的江湖武林一個意識型態、倫理架構。更為人嘆為觀止的是對於人物性的細膩呈現,往往具有成為某種典型的象徵。像主要角色:素還真、葉小釵、一頁書、秦假仙、鬼王棺、金小開……等人,都具有非常鮮明的特徵,也如實地反應出他們所代表族群的心聲,像是性格與命運都很悲憤的劍客:葉小釵,雖然擁有與男主角齊名的武功與人品,但限於性格左右始終擺脫不了命逆的捉弄,而曾經在戲中「喪生」,竟引起女偶迷的激烈抗識,天天一封血書再要求編劇讓葉小釵復活,直到第三天黃文擇看不下去循線找到這位奇女子,才知道年紀輕輕的她卻也命苦不已,親人過世無依無靠唯有把希望寄託在葉小釵身上。
「機裡藏機、變外生變」是霹靂布袋戲文中經常引用來形容多變武林的名言,這句話也是最能形容霹靂布袋戲的價值觀。從主角素還真身上就可以明顯地察覺這項特色。以往史艷文身上所沒有的陰柔、機變、策略都不時出現。同時人物的好壞也並非是絕對的二分,就如同被視為邪教的黑白郎君,其實有情有義;而儒家系統的歐陽上智卻是個陰險狡詐、包藏禍心的陰謀家;而道家出身的大反派角色青陽子,不僅擁有與素還真並駕齊驅的智謀,還是帥哥級的英雄典範……,像這種沒有對好壞的人物派別,在儒釋道、玄冥魔各界中層層存在著各式人物,他們各自具有人性上的優缺,看他們怎樣在險惡江湖立足,各自使出怎樣的招式武功、怎樣在意識信仰問的戰爭取的正統、合法性.都是霹靂戲讓人目不轉睛、熱血沸騰,而獲得現代人的高度認同。
霹靂布袋戲劇情與人物,之所以引起熱烈迴響,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劇情結構如實地表現當代時空的真實性,再寫實不過了,而這個複雜多變的江湖當然就需要像素還真這樣政治型的領袖人物來統整,不是史艷文的柔弱憂鬱性情所可以掌握。雖然,素還真很遺憾地少了像史艷文般的真情浪漫,可也無奈就像黃強華說的:「這就是現實啊!」。
轉址於霹靂網
[
Last edited by 陰川蝴蝶君 on 2007-1-26 at 10:36 PM
]
歡迎光臨 網際論壇 (http://centurys.net/)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