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其他資訊]六禍蒼龍天策真龍--七星跟龍的相符題外交流 [打印本頁]

作者: 劍雪無名     時間: 2006-11-16 09:56 PM    標題: [其他資訊]六禍蒼龍天策真龍--七星跟龍的相符題外交流

玄機門七星記號跟七星之主=六禍蒼龍天策真龍七星跟龍的相符題外交流~
這篇章主要是六禍蒼龍在玄機門中七星記號加上回想早期天策真龍的七星之主做個以七星跟龍的相符題外交流

七星若是以二十八星宿來論文共分為東方蒼龍 西方白虎 南方朱雀 北方玄武每個神獸都有自己的七星所以才會有關二十八星宿七乘四二十八
在西方天文跟中國天文東方蒼龍屬於春天性質五行屬木,代表春季,色彩中為"青"所以也可稱蒼龍為青龍
春季星座 黃道星座天秤座 室女座其他重要的代表半人馬星座及接近至夏季星座天蠍座

東方蒼龍七宿之一宿 室女座,一等星 萬物造化、太平盛世。
東方蒼龍七宿之二宿 室女座,三等星 明亮代表健康無疾。暗代表乾旱或瘟疫。
東方蒼龍七宿之三宿 天秤座 瘟疫。
東方蒼龍七宿之四宿 天蠍座 明亮代表政治清明、安和樂利。
東方蒼龍七宿之五宿 天蠍座,一等星 文明盛世。
東方蒼龍七宿之六宿 天蠍座 明亮代表五穀豐收。暗代表洪水氾濫。
東方蒼龍七宿之七宿 人馬座 五穀豐登。



關於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印度本身

是在龍神的說法的,但龍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實物的──蟒蛇。

  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裡,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

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神獸與一個神靈;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朱色,配雀,北為

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

’;‘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山海經

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

方的四神不大一樣,這裡就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

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

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而

在道教興起之後,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於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白虎叫‘監兵’,朱雀稱‘陵光’

,玄武為‘執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

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在古時後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佩常有大小雙龍,仍稱

母子螭;龍的地位遠高於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

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

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而民間又有龍性淫旳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 所謂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是這樣的──  

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

是囚牛的變種。  

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是嘲風:是隻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

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

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 贔屭 ,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岳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

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門大堂兩則、

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回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屃 :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第九尾子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

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

原創者大大實在是太強了....這樣都能分析出來....^^

作者: 群思     時間: 2006-11-17 07:20 PM
相關補充!

二十八宿”與“四象
“四象”又稱四方神,是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是我國古代道教的護法神,源于古人的星宿崇拜。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就有“二十八宿”和“四象”之說。所謂“二十八宿”,是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上的群星分為二十八個星座,稱“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又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對應“四象”:

1、青龍,色尚青,五行屬木,掌管東方,對應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


2、朱雀,色尚紅,五行屬火,掌管南方,對應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

3、白虎,色尚白,五行屬金,掌管西方,對應奎、婁、胃、昂、畢、觜、參七宿;


4、玄武,色尚黑,龜蛇之象,五行屬水,掌管北方,對應鬥、牛、女、虛、危、室、壁七宿。


“二十八宿”與“四象”相配,與古人的動物崇拜有關。“四象”之龍、虎、雀、龜蛇,在原始動物崇拜中,均被視為靈物、神物,並成了一些部族的圖騰。“四象”就是古人將星座與所崇拜的動物形象聯想附會而成。
“四象”在當時被廣泛用於陣列,《禮記·曲禮上》記載:“行,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道教興起後,把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作為護法神,以壯威儀。《抱樸子》描述老子的形象時稱:“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著實威風八面。以後,“四象”逐漸被人格化,成為四位護法神將。玄武在四神中脫穎而出,一步登天,成為北方真武大帝。

補記:二十八星宿是我國古代天文學家為比較日、月、五星運動而選擇的包含了黃道、赤道附近的星區,就是中國的星座,分別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掌管。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所對應的四神也就與(後天)八卦中的震、離、兌、坎相對應,從而也與中國的五行(土,方位在中間)、28宿等發生關係。
這些概念之間包含了天、地、人、等自然的因素,更說明了天、地、人之間的生扶克化關係,於是聰明的中國人把天、地、人通過八卦、五行、星象、生肖、當然還有四神聯繫起來,形成了一整套天人合一的分析系統,這套系統用於人,有中醫、八字;用於房屋,有風水;用於戰爭,有奇門遁甲;用於自然預測,有納甲、紫薇。。。。。總之,這是古代中國非常高明的一套數學分析模型——而且是模糊數學的分析模型。






“兩儀生四象”,關於“四象”,有金木水火說,亦有東西南北說,但從創世神話角度看,應指春夏秋冬四時。《禮記"禮運篇》雲:“夫禮,必本於大一,分為天地,轉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太極生兩儀,一陰一陽,用符號表示為“—”、“﹣﹣”,各在其上下加一陰一陽即生為四象,即太陰、少陽,少陰、太陽。少陽表示春天,陽氣逐漸增長;少陰表示秋天,陰氣逐日增長;太陰表示冬天,陰氣至冬至至極;太陽表示夏天,陽氣至夏至至極。用陰陽交互變換,喻季節的變化和迴圈。
“四象生八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分別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物或自然力。《楚帛書甲篇》說,四神以陰陽參化法則開闢天地,造出天蓋,使它運轉,於是星辰升落有序,山陵通暢,並使山陵與江海之間陰陽通氣。從此九州太平,山陵安靖。《易"說卦》雲:“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種自然力量協調和諧地發生作用,於是陰陽消長,萬物生息。




古天文中的四象,不難看出,古人類對四象的認識來源於對春夏秋冬四季和東西南北四方的認識。這一認識過程是,最初,通過人類自身感官去認識一年中的寒暑和感受四季;然後,通過四方主星的昏見和昏中來認識四季;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不滿足於這樣的簡單認識,於是發展到在四方主星的基礎上建立四宮二十八宿體系,進一步認識十二次和二十四節氣。由此可見,對四象的認識實質上是對時間和空間的認識。


建立了四方的基準,才能夠確認四方。只有正確地確定四方,才能認識四方主星。由於四季是由四方主星的昏見和昏中確定的,所以,四方和四辰是認識四方主星和四季的前提和基礎。這樣一來,人類對四辰、四方、四季、四方主星和四月相的認識共同構成了四象體系的基礎,於是,古代的四象體系可以綜合表示如下:
春——東——主星蒼龍(仰韶:尾宿,五帝:房宿)——上弦——卯(朝);
夏——南——主星朱雀(仰韶:翼宿,五帝:星宿)——望日——午(晝);
秋——西——主星白虎(仰韶:參宿,五帝:昂宿)——下弦——酉(夕);
冬——北——主星玄武(仰韶:營室,五帝:虛宿)——朔日——子(夜)。

  由此可見,古代的四象體系是一個綜合時間和空間,包容天地的時空體系。所有這一切至少在仰韶時代已經完成。最初的時空體系非常簡單,每一個時間單元或空間單元用四個要素來表示:一年分為四季,一月分為四月相,一日分為四辰,大地分為四方,天空以四方主星標誌四宮。這樣的時空體系可以稱之為原始的四象體系。隨著人們對自然界認識的深入和社會的發展,四要素逐漸演化為四個基準點,其中最重要的一組四要素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個分至點,及其對應的四方主星。二分二至與四方主星的結合,建立了融天地為一體的四個時空點,形成了古代人類“觀天法地”的基準,正是在此基準之上才有可能完成四象二十八宿體系——古代天文觀測參考系。

  值得注意的是,四象體系不僅是天文觀測的基準,而且是八卦的基礎和基本構架。中華民族的先祖通過對四象的認識,創造了八卦和六十四卦。從這一點來說,如果沒有四象體系,就沒有八卦,就沒有《易經》。《易經》之所以能夠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其根源在於中華古人類對於四象的認識。

[ Last edited by 群思 on 2006-11-17 at 07:21 PM ]




歡迎光臨 網際論壇 (http://centurys.net/)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