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知識]踢爆電腦採購七大迷思 [打印本頁]

作者: sodown     時間: 2006-2-3 10:08 PM    標題: [知識]踢爆電腦採購七大迷思

轉載自http://taiwan.cnet.com/

LCD反應時間

在我們電腦採購新趨勢的LCD篇中,已經很清楚解釋LCD反應時間的意思,通常反應時間越快的LCD對於影像的表現會比較好,尤其是在觀看動態畫面時,比如說賽車比賽、動作電影或遊戲等等,而反應時間不夠快的LCD當面對這種情況時就會發生殘影的現象。

隨便去賣場或是我們的LCD產品資料庫晃一下就會發現,在目前的LCD中,25ms的反應時間已經不算是什麼,很多知名品牌的16ms LCD也不到萬元,而LCD廠商追逐反應時間就像CPU廠商追逐時脈一樣,半年前還是超快反應時間的12ms,現在已經被更快的8ms給取代。

用簡單的計算來看,25ms=1/0.025= 40fps、16ms=1/0.016=62.5fps、12ms=1/0.012=83fps、8ms=1/0.008=125fps,當螢幕每秒超過25張畫面時,人的眼睛就會把畫面當作連續的畫面,每秒40張畫面基本上已經可以滿足觀看DVD的需求,甚至連nVIDIA新發表的GeForce 6600顯示卡,在跑Doom3這種需求 的遊戲時也不過是42fps,所以一台25ms的LCD就已經可以應付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了。

而即便17吋的LCD在瘋狂的降價,但是低於12ms反應時間的LCD還是需要超過萬元,但是很多知名品牌都有萬元以下的17吋LCD,而且反應時間也有16ms,所以在效果不明顯,價格又差了三四千元以上的情況下,使用者還是應該跳出反應時間的迷思。

此外反應速度不可能無限制的壓低,就像CPU廠商開始強調時脈不等於效能,很多LCD廠商也開始在反應時間以外的規格做推銷,比如說在LCD中內建硬體的處理晶片等,來增加LCD的色彩鮮豔程度。

而最後,真正看到的螢幕的是眼睛,所以即便廠商宣稱這台LCD有多好,反應時間有多快,當你的眼睛看起來不順眼時,還是尊重你眼睛的判斷比較好。



數位相機畫素


如果你走進今年的資訊展會場任何一家賣數位相機的攤位,展場銷售人員和你推銷數位相機的前三句話中,一定會提到這台相機是x百萬畫素的相機,其中x>=3。

而以目前的數位相機市場來說,一台「僅有」三百萬畫素的DC,幾乎會被剛入門的使用者所鄙棄,認為這台相機太差,能拍出好照片嗎?

就像CPU的時脈不等於效能一樣,在數位相機中,高畫素也不等於高畫質。高畫素僅代表在同樣的大小中,可以放進更多的像素(pixel),也就是畫面上會更為逆膩,但是數位相機的畫質還牽扯到鏡頭、CCD和相機廠商的色彩技術等等,最明顯的是,同樣是五百萬畫素的相機,照同樣的場景,使用同樣的設定,依然會出現不同等級的畫質,當然一般情況下,較貴的相機會有較好的畫質。

和CPU一樣,既然高畫素不等於高畫質,那麼我需要多高的畫素?

一般來說,17吋螢幕常見的顯示解析度是1024x768=786432,還不到百萬畫素,也就是說如果僅是要在螢幕上顯示,不管是網頁製作,或當作生活日記分享,一台百萬畫素的數位相機即可滿足需求。

如果要列印呢?一般列印照片,只要解析度達到300dpi(dot per inch)即可算是相當好的畫質,以常見的4x6照片來說,4*300 x 6*300 =1200 x 1800 = 2160000,也就是兩百萬畫素即可印出一張細膩度不錯的照片,當然實際上會有點誤差,不過三百萬畫素的數位相機,想要印出4x6的照片是絕對沒問題的。

而一台五百萬畫素的DC,可能是2592 x 1944,足足可以顯示四個滿版的17吋螢幕,用處不大,但是卻會佔據更大的磁碟空間。

也就是說一般的使用者用一台三百萬畫素的數位相機就相當夠用了,只是現在各大廠商都不斷在畫素上做文章,動輒就是四、五百萬畫素起跳,想要找一台三百萬畫素的DC反而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即便不易尋找三百萬畫素的DC,但如果說功能上差異不大的話,那麼較便宜的四百萬畫素相機就會比五百萬畫素的機種來的划算,同理六百萬、七百萬畫素的相機,如果其他功能沒有進步的話,不如選擇畫素較低的產品,不但價格較低,在使用上也不會有什麼麻煩。

不過雖然高畫素不等於高畫質,但是有些時候較高的畫素還會有較特殊的功用,比如說無法近距離拍照,但又不需要太高的解析度,那麼可以使用高畫素來拍照後,再剪裁需要的部份,就可以得到高倍望遠的效果。



CPU時脈


CPU時脈一直是在採購電腦時的首要指標,你常常會聽到使用者再採購電腦或NB時問說,這是幾G的?實際上目前兩大CPU製造商Intel和AMD都已經不把時脈當作他們產品的名稱了。

AMD早在三年前就已經用效能數字來取代過往的時脈命名方式,雖然AMD 2800+不一定在每項效能測試上都等於同等級的2.8GHz Intel CPU。而Intel也在今年中順著LGA 775腳位的發表,將新的CPU產品開始用三位數字來命名,雖然相較於AMD的效能數字命名法,IntelCPU命名法顯得令人難以理解,但兩大廠商都不願繼續在時脈上做文章這點是無庸置疑。

時脈不等同於效能的原因非常多,包括L1/L2的快取數量、新的技術等等,這裡我們不多做技術面的解釋,但有一個較為明顯的例子就是,目前Intel在筆記型電腦上極力推廣Centrino技術中的Pentium-M CPU,是一顆全新技術的CPU,而非以往將桌上型CPU拿至NB上使用,在一開始推出時,時脈較前一代的Pentium4-M低了不少(即便是目前最高的Pentium-M 也不過才2.1GHz),但實際上的效能卻沒差多少,而根據我們的測試,使用Pentium 4 560(時脈為3.0GHz)的NB,PCMark04的系統分數大約僅和使用Penium-M 725(時脈1.6GHz)的機器相當,證明時脈並非影響效能的絕對指標。

既然時脈高低不等同於效能,那我到底需要多快的CPU?

最貼身的例子是,目前打出這篇專題的電腦,使用的是Intel Pentium Ⅲ 865MHz,而在打稿的同時,它還必需同時提供音樂、收發信、IM聊天、和透過Firefox同時開啟超過十五個頁面,甚至還偶爾做點圖像處理,雖然有時會反應稍微不夠快,但還不到令人抓狂的地步,而這種使用環境,相信已經滿足了很多使用者的需求。

所以如果使用者的需求如同編輯一般,文書處理、上網、聽音樂、收發信、寫點html,那麼一台P3-800已經可以勝任愉快了,當然,現在你已經買不到新的P3 CPU,但你可以買一顆市面上最便宜的CPU,然後把多的預算拿去添購多一點的記憶體、轉速快一點/容量大一點的硬碟,甚至買好一點的顯示卡或燒錄機。這些零組件都可以讓你的工作更為愉快,而且愉快提昇的幅度會比較快的CPU感受更為明顯。



LCD對比度/亮度


其實一台LCD中許多規格都是迷思,因為雖然好像很多規格很重要,但是實際上使用者無法去量化感受較頂級的規格,所以就陷入不知道需不需要這種等級規格的疑惑中,其中不少廠商號稱的高對比、高亮度也是其中之一。

同樣在電腦採購新趨勢的LCD篇中,也有解釋對比度和亮度的意義,理論上較高的對比,畫面上的呈現會比較亮麗,色彩的表現會比較優秀,而高亮度則會提供較清楚的螢幕,讓眼睛要為舒服,不過這兩者都是使用者無法量化感受的數字,所以光是看些傳單或是介紹,並不能夠讓使用者了解這高對比、高亮度的LCD好在哪裡。

所以在採購LCD時,亮度、對比度、反應時間等不妨都當作一個參考的數字,以現場看的結果和感覺為基準,然後在預算之內,選擇一台眼睛喜歡,且保固期限夠長的LCD,就是最好的LCD採購方式。


印表機/掃瞄器解析度


印表機和掃瞄器的解析度也是很困擾使用者的一個規格,就印表機來說,在我們的印表機採購指南中就說的很清楚,解析度當然越高越清楚,不過解析度高卻不一定有用武之地,要發揮高輸出解析度,也得原始檔案解析度配合。

目前最便宜的噴墨印表機都可以提供超過600dpi的解析度,實際上大部分的印表機都是720甚至1200dpi起跳,就像我們在數位相機畫素迷思時所說,一般相片輸出,300dpi就可得到夠細膩的照片,超過了,不過是消耗墨水和增加列印時間而已。

舉例來說,廠商所提供的列印速度,是以低解析度的草稿模式(不到100dpi)、5%覆蓋率、樣本為文字來做列印測試,而所謂5%是以標準A4 Size Times New Roman 12 字型計算,A4紙5%覆蓋率大概就是1311個中文字 (一個中文字大約僅佔該空間5-10%覆蓋率)。那如果是印照片呢?列印的時間絕對不需要用到PPM(pages per minute),因為通常都會超過三分鐘,而墨水的消耗更是標準規格的數倍以上。

而在掃瞄器方面,高解析度代表的是掃瞄時可得到較細膩的圖片,但是就像數位相機一樣,越高的解析度會有越大的檔案,一張A4的圖片,選擇300dpi進行掃瞄時,會得到21cm*300x 29.7 cm*300 = 8.26”*300x11.69”*300 = 3507 x 2478,換算成未壓縮的BMP檔的話,會得到3507*2478*3/1024=25460KB=24.86MB,一張圖片就會佔掉你將近25MB的硬碟空間,而且以家用的掃瞄器來說,掃瞄一張300dpi A4滿版的圖片,掃瞄速度絕對會慢到讓你想睡覺。

所以雖然目前市面上的印表機和掃瞄器的解析度已經遠遠超過300dpi,但實際上家庭使用幾乎是不會超過300dpi解析度,所以在採購時應該將目光放在列印/掃描的品質和速度,及其他較有意義的特色。


網路裝置的G


講到無線網路,目前最熱門的產品一定標榜自己可支援802.11g也就是傳輸速度最高可達54Mbps。或許大部分的使用者都知道802.11g不過是在區網中傳輸的速度,對外連結如果頻寬不夠,管你是b還是g,一樣都不會有飆網的感覺,但至少在區網中我可以在區網中使用者較快的速度對傳啊。

實際上,這不完全對。

先模擬一下你會使用無線上網的情境,一般來說不是在咖啡店等公共場所就是在家中,而在公共場所時,第一店家不一定會佈置支援802.11g的無線AP,第二,在眾多無線上網的使用者中,只要有一位的無線網卡是802.11b,就會把所有的速度拉到11Mbps,你的802.11g無線網卡也無用武之地。

假設在家中,如果需要用到網路來傳輸資料,何不用個hub,不但速度更快,而且沒有安全上的問題,當然,如果家中佔地廣大不在此例中。

綜合上述兩點,無線網路的802.11g也是一個採購上的迷思。不過,目前b和g的無線產品價差不算太大,如果能夠確認都在純802.11g的無線環境,或是期待大部分的環境都升級為802.11g的話,還是可以選擇802.11g的產品。

除了無線網路,有線網路目前也有一部分的產品在標榜自己是GigaLAN,也就是1000M的傳輸速度,不過這個問題就像無線網路一樣,不是網路卡提升到GigaLAN即可,交換裝置也要有支援到1000M才行,目前單純的10/100M Ip分享器,便宜的不到一千元,但是要支援1000M的分享器卻要快三千元,而同樣的價格可以買到整合無線AP功能和印表機伺服器的無線IP分享器。

我們不敢說GigaLAN會是迷思,因為它的確可以增進傳輸的效率,但是要完全達到GigaLAN的環境,還需要時間普及,而先期產品一定會背負較貴的價錢。


DVD燒錄器的速度


在透視16X、DL DVD燒錄中,我們提供了幾台支援16X DVD+R燒錄器的測試紀錄,其中最快的是Sony 710A的5分56秒,我們相信市面上其他的產品最快也差不多是這個時間,但是如果是用八倍速度燒錄的話,燒滿一片DVD,約8分鐘,也就是說兩者的單片燒錄時間差距差不多兩分鐘,泡杯咖啡也差不多就消磨過去了,但是16X DVD-Dual的機種和8X DVD-Dual機種在價錢上卻可以差到1千元以上。

除了機器的價差,空片的也有價差,目前品質不錯的8X DVD+R/-R空片可用十幾元甚至不到十元的價格買到,但是16X空片價格可能需要兩倍,而換得的就是每片快約兩分鐘,除非使用者有大量燒錄的需要,不然其實可以選擇8X的燒錄器即可,至於以目前Double Layer空片昂貴的價格來看,有沒有支援DL,並不是太重要的事情。
作者: hhclef     時間: 2006-2-4 12:05 AM
感謝你讓我们了解多多
作者: chia_daniel     時間: 2006-3-9 04:50 PM
謝謝大大的分享,
很有用的資訊。
作者: 慈心     時間: 2006-3-10 05:43 PM
感謝 大大無私的分享!!
作者: 貓浮     時間: 2006-3-11 02:17 AM
電子產品就是早買早享受
當然也會花更多的錢
汰換速度絕非我們user跟得上的
選擇實用又便宜的配備
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時機不好
錢還是盡量用在刀口上吧!!
作者: tsaiyaya     時間: 2006-5-6 04:44 PM
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
頂     頂頂頂  頂頂  頂頂頂    頂頂頂  頂頂  頂
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
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頂頂頂頂  頂頂  頂
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頂  頂頂頂頂頂  頂頂  頂
頂     頂頂頂  頂頂  頂頂頂頂  頂頂頂頂      頂
頂  頂頂頂頂頂頂  頂頂  頂頂頂頂頂  頂頂頂  頂頂  頂
頂  頂頂頂頂頂頂  頂頂  頂頂頂頂頂頂  頂頂  頂頂  頂
頂  頂頂頂頂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
頂  頂頂頂頂頂頂頂    頂頂頂頂    頂頂頂  頂頂  頂
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
作者: passion99     時間: 2006-5-6 05:23 PM
這個好阿~~,感謝您為論壇所做的貢獻~~
發表的不錯呀!!繼續努力唷~~
作者: GYLP888     時間: 2006-5-6 09:55 PM
我從頭看到尾果不其然我的觀念是落伍地我果然是陷入迷失當中
作者: yoho670818     時間: 2006-5-10 09:18 PM
除了版主提到的之外,一般人也會把這些拿來炫燿
作者: AlexChang     時間: 2006-5-12 11:05 PM
非常值得深思的一篇文章~

謝謝 sodown 版主分享~

受用無窮~~
作者: 藍幻蠍     時間: 2006-5-14 11:33 PM
感謝大大的分享,其實很多時候,都用不到那麼好的配備,也都沒有真正的使用到那麼高的效能,但,互相比較起來的時候,配備比較好時,有時真的蠻爽的,哈哈哈!
作者: ubiqu     時間: 2006-5-17 11:52 AM
感謝大大的分享
作者: WUWM     時間: 2006-5-17 04:38 PM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771459     時間: 2006-5-21 09:38 AM
學了不少
感謝分享
作者: mm117777     時間: 2006-5-23 03:39 PM
感謝 大大無私的分享
作者: jasonzyx     時間: 2006-5-23 05:35 PM
很多不錯的知識
謝謝你的分享囉!!
感恩呀
作者: 土炮     時間: 2006-5-23 08:53 PM
感謝分享.....
作者: tigera     時間: 2006-5-27 02:05 PM
感謝您的文章和解說謝謝.................................
作者: uranusy     時間: 2006-5-28 05:31 PM
很有用的知識!感謝分享!
作者: h1234jet     時間: 2006-5-30 11:56 PM
感謝大大提供這麼豐富的資訊~現在3C產品淘汰
率很快的說~買了自已覺得還蠻不錯的產品時~又
會在推出新的產品~總之一直推出新的東西出來~
所以要買之前要好好考慮~所以這篇的啟示給我還
蠻多的~實在要再次感謝您^_^
作者: liuwm     時間: 2006-6-1 05:47 PM
感謝大大提供這麼詳盡的電腦組件採購上容易產生的迷思
受益良多
作者: ying9797     時間: 2006-6-9 08:05 PM
☆★☆★☆★☆★☆★☆★☆★☆★☆★☆★☆★☆★☆
☆♂◢■◣♂◢■◣◢■◣♂◢■◣◢■◣♂◢■◣♀★
☆♀■■■■■■■■■■■■■■■■■■■■■♂★
☆♂◥■■■■◤◥■■■■◤◥■■■■◤♀★
☆♀☆◥■■■◤☆★◥■■■◤☆★◥■■■◤★♂★
☆♂☆☆◥■◤☆★☆★◥■◤☆★☆★◥■◤★★♀★
☆♀☆☆☆☆★☆★☆★☆★☆★☆★★★★♂★
作者: TYAI     時間: 2006-6-9 08:58 PM
感謝提出如此精闢的說明
讓我暸解了許多
作者: Wind     時間: 2006-6-15 10:32 AM
真是感謝大大耐心賜教!
作者: itsmywayok     時間: 2006-6-15 01:18 PM
3c產品推新率超快,剛新買一個東西,沒多久又出了新的,有時想買都還得考慮一下,怕了買了結果一下就又有更新的了,3c真是無底洞!
作者: 信前     時間: 2006-6-17 01:13 AM
採購電腦零件,週邊真的要多做功課才是
謝大大分享~~
作者: cenand     時間: 2006-6-17 06:09 AM
電子產品通常都有3種價位:
有錢的比先使用的快感:最新.最快.也最貴
過的去的就貨比3家然後找中間價位的
苦哈哈的2話不說:給我便宜又大碗的

要當個聰明的消費者喔
作者: 暗夜狂人     時間: 2006-6-17 06:18 PM
我好像陷入了迷思之中了,我只一昧的追求時脈,而忘了其他裝備
作者: sheng041     時間: 2006-6-18 04:02 AM
不錯的見解!
作者: goin     時間: 2006-6-18 11:53 PM
辛苦你了,受益良多。請問版主,你的作業系統是什麼?
作者: k11111144     時間: 2006-6-25 06:59 PM
哇賽~~學到好多喔!原來lcd的反應其實夠用就好
還有cpu也是一樣^^多謝分享喔!看來我的2500+還可以撐個一、兩年
作者: 墨水     時間: 2006-6-30 01:38 AM
電腦的東西、看看別人使用眞的很好用、自已在用就很困難用、打字慢、注音注不出想要的字、就用寫的、眞的有了电腦,也有了煩腦、唉唉唉慢慢學各位大大的耐心賜教! 、
作者: 88441824     時間: 2006-7-10 12:41 AM
我第一部電腦,P66,硬碟560MB,14吋黑白螢幕,記憶體8MB。總共約35000元。
我第二部電腦,PⅡ-300(超450)。那時增購記憶體為128M,約一萬元。四倍速CDR燒錄器約一萬二,燒錄金片一張平均45元。硬碟6.4G兩顆,一顆8000元。CRT螢幕17吋似乎是一萬出頭,15吋LCD記得是3萬六或4萬六則買不起。
現在的電腦便宜太多了。想到以前那麼貴,現在那麼便宜,所以現在買燒錄器、LCD、硬碟、記憶體,感覺是真的撿到便宜,不會太計較價格。
作者: 灰色角落     時間: 2006-7-12 01:37 AM
對阿..對阿..
謝謝大大幫我們分析這麼詳細...
其實我們並不是專業人士...
只要合適就可以了...不是嗎???
作者: baobaoo     時間: 2006-7-14 12:03 AM
大大說的相機那篇真的蠻深得我心的
說實在話尋求高畫數真的不沒有多大效果
還不如購買防手震或是鋰電池系列的相機
畫數高...手一抖...整張照片就毀了囉
作者: COACH     時間: 2006-8-30 05:58 AM
還好我看了這篇文章,不然我也陷入迷失之中!
作者: 飛天遊俠     時間: 2006-8-30 09:14 PM
的確
沒必要去追逐高規格的產品
就算今天是最高
幾天後又有更好的
還是夠用就好
作者: v81e11     時間: 2006-8-30 11:29 PM
大大低分析讓我受用無窮阿
作者: james1969     時間: 2006-8-31 04:47 PM
感謝提供資訊
想想真的不要陷入迷思
作者: cpc_pos     時間: 2006-8-31 11:04 PM
謝謝你的分享知識...
又多了許多認知...
真是感謝你...
作者: rhian     時間: 2006-9-2 07:29 PM
謝謝大大的分享,這確實是一般人的迷思,不過真的要升級時,還是有這些迷思在,只怕需要一點時間來改變
作者: mazfen     時間: 2006-9-15 11:36 PM
有用的資訊,這是第二次看到了,還是得確認一次觀念的修正。
作者: janjyu     時間: 2006-9-18 06:53 PM
學了不少
很不錯的知識
謝謝你的分享囉!!
作者: arthurt     時間: 2006-9-26 11:26 AM
感謝提供一些一般知識
讓我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作者: Tiara     時間: 2006-10-3 07:25 PM
謝大大的指導
使我們不至於陷入電腦廠商所製作的迷陣裡
作者: xmax37     時間: 2006-10-15 09:45 PM
看到一篇好文,又讓我省了許多冤枉錢  謝謝分享




歡迎光臨 網際論壇 (http://centurys.net/)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