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資訊快遞]屁股常打針 小心變蛙腿
[打印本頁]
作者:
傑斯
時間:
2005-12-11 09:35 AM
標題:
[資訊快遞]屁股常打針 小心變蛙腿
【藍青/台大醫院復健部兼任主治醫師】
三歲的芳芳(化名)跟著媽媽去看病,看到護士就往外跑,大叫「大屁股的阿姨來了!」護士有點惱火,媽媽也很尷尬。鬧了半天,才知道芳芳叫的是「打屁股」(打針),而非「大屁股」。
國人喜歡打針,拿了藥不「注射」,總覺得看病只看一半。病人進門時愁容滿面,打了針後精神飽滿,打的可能只是維他命,「安慰劑」的效果,還不可小覷。
但打針太多,特別是肌肉注射,容易造成問題。門診常見老年人屁股上凹凸不平,結不少硬塊,不但難看,有時還會痛,主因是注射的藥物引起脂肪壞死,而結成硬塊。
打針為什麼會引起脂肪壞死呢?最近在芝加哥舉行的「北美放射醫學會」年會中有一個報告,正好解釋了原因。該研究發現25名受試女性中有23人,因為脂肪層厚而針頭太短,打針時藥物只打進脂肪,打不到肌肉,變成了「脂肪注射」。
研究人員認為,藥物注入脂肪層,除了影響吸收,還可能引起發炎。一般的注射針,針頭長度只有一吋,必須用長針,才能打入肌肉。
即使藥物打入肌肉,還是不能保證安全。近年來,大陸湖北省發現數千名「蛙腿孩」的病例,許多小朋友走路一跛一跛,必須手術治療。經調查發現,該地小朋友常打「消炎針」,而用來溶解青黴素的溶劑「苯甲醇」會造成臀部肌肉攣縮,因此該溶劑1999年在大陸禁用。
臀肌攣縮在台灣叫「青蛙肢」,民國五、六十年代,南部鄉下地區有許多小朋友臀部皮膚凹陷、肌肉攣縮,無法併腿蹲下,必須雙腳外展才能蹲下。經陳活源、韓毅雄與沈永訓等醫師研究後,發現多數是因為注射退燒藥或消炎藥而發生。
在上臂肌肉注射,可能會造成「青蛙手」,手臂無法貼緊身體。有一個病人,當兵時班長叫「立正」,手臂還是張開,併不起來,因此很自卑,也不敢交女朋友,最後還是開刀才解決問題。
現在因為注射藥劑的品管較嚴,家長也不再迷信打針,「青蛙肢」已很少見,但有些人因為有蟹足腫體質,反覆肌肉注射還是會造成纖維化。有蟹足腫體質的人,皮膚受傷後疤痕特別明顯,應儘量避免肌肉注射。
法國的學者,曾用母羊做實驗,將各種抗生素作肌肉注射,發現會引起肌肉退化及肌纖維壞死,因而導致肌肉纖維化,所以不需要的肌肉注射應該避免。
多數人在肌肉注射後會用力揉,其實是不需要的。肌肉血液供應豐富,藥物吸收的很快,用力揉反而使針扎處不易止血,甚至引起肌肉內出血。
根據2002年英國皇家小兒科與兒童健康學會建議,嬰兒打針應打在大腿前外側,較大的小朋友打在上臂三角肌,「打屁股」最好避免。
成年人如果臀部脂肪較多,注射時最好使用長針,或打在上臂。如非必要,肌肉注射能免則免,可以減少硬塊的發生。
【2005/12/10 聯合報】
[
Last edited by clairvoyant on 2008-5-11 at 03:20 AM
]
歡迎光臨 網際論壇 (http://centurys.net/)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