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小吃]艋舺龍山寺小吃 七十年新竹肉圓 [打印本頁]

作者: 八羽只逢秋     時間: 2010-1-7 07:08 PM    標題: [小吃]艋舺龍山寺小吃 七十年新竹肉圓



一府二鹿三艋舺,以台北萬華龍山寺為中心擴散形成的華西街、梧州街、廣州街及西昌街一帶為台北市早期發源地之一,而早期龍山寺對面龍山商場內則有各種傳統古早味小吃,讓許多人至今回味尋飽,也為在地添一頁美食歷史。

像是龍山寺旁廣州街上的新竹肉圓,是一間有一百年歷史的在地老店,傳承第一代以地瓜粉、五穀米手工製作捏出顆顆飽滿的紅糟肉圓,以豬後腿肉醃製獨家香料後炒上埔里香菇、嫩筍,溫火溫油先蒸後炸出外皮Q彈紮實口感,走過的路人聞肉圓炸出的陣陣飄香,令人飢腸轆轆。

新竹肉圓老闆陳先生說,加入五穀米粉是新竹肉圓的一大特色,有別於一般以太白粉勾芡肉圓在油炸的過程中易吸油,而大小剛好飽滿剔透的新竹肉圓特色就是不油膩,一口咬下外皮滑嫩易斷,再淋上老闆娘特製的辣椒醬與肉圓醬料,令人意猶未盡!

新竹肉圓經營至今已經第三代,十七年前在龍山商場內生意人潮幾乎是絡繹不絕,除了新竹肉圓之外,店內還有綜合蝦羹、魯肉飯、肉羹等等,老闆說除了麵與飯之外,其它通通都是自己處理、醃製,為了堅持將上一代傳承下來的品質於在地持續傳承下去。現在,不只成為萬華人老口碑小吃美食,也成為遊客來到龍山寺必吃的小吃美食之一。
作者: clairvoyant     時間: 2010-2-19 11:56 AM
玩艋舺 吃美食 六十年手工芋仔甜湯



台北艋舺有一間六十年的周記芋圓冰,不論是夏天剉冰還是冬天熱甜湯,純手工的傳統滋味讓在地人經常光顧,有時候下午四點東西就賣光光吃不到了!

周記芋圓冰在龍山商場一樓,六十年來在大理街上推著小攤販維持一家生計,兩年前才搬進龍山商場內。這裡的芋圓傳承爺爺在日據時代手工製作的方式,用新鮮蒸熟的大甲芋頭拌入地瓜粉中,特別的是,周記芋圓有別於外面圓嘟嘟的芋圓外觀,而是以圓形薄片呈現,第一次吃到的客人都會好奇的問老闆娘,這0.2公分的薄片芋圓怎麼吃起來這麼Q?

第三代經營老闆娘說,最傳統的手工芋圓就是以切片的方式製作,新鮮、簡單樸實的自然古早味沒有参入任何化學添加物,配上傳統稱之為四果湯的二砂糖熬煮的糖水湯底,甜而不膩的清爽滋味,保留食材原味純度,讓人吃得津津有味。

除了芋圓是周記的最大特色外,檯面上所看到的配料芋頭、大紅豆、綠豆、脆圓都是不假他人之手親自製作熬煮而成,鬆軟綿密的芋頭、粒粒分明卻入口即化的紅豆綠豆、Q彈有嚼勁的脆圓都是阿公教導的火侯,不只吃起來爽口,配上甜湯頭也很香!

作者: clairvoyant     時間: 2010-2-19 11:57 AM
玩艋舺 吃美食 尋飽老字號小吃



艋舺一帶為北部最早發展區域,許多中南部上來打拼的人會聚集於此落葉生根。從早期以龍山寺為中心發展廟埕前的小攤販、龍山臨時商場到華西街夜市、廣州街夜市,不少傳統小吃傳承至今,也形成了獨特的古早艋舺味。

早期萬華龍山寺對面是一處臨時商場,裡頭將近有四百多個攤位,小吃、珠寶、服飾、唱片、古董、成衣應有盡有,商場拆遷後許多老店已不再經營,現今僅存幾間老字號像是兩喜號魷魚羹、新竹肉圓、小南鄭記台南碗粿、周記鹹粥、進財切仔麵、蘇記肉圓油粿、忠義排骨飯、龍夜香三寶飯、蘇記麻油雞等,都是在原龍山商場經營,皆至少五十年歷史以上。

而國際知名華西街觀光夜市除了回憶中早期江湖賣藝、蛇街的印象之外,大鐤肉羹、北港甜芋湯、台南擔仔麵、北海道魷魚、阿猜嬤甜湯等傳統小吃都是夜市中觀光客經常按圖索驥的目標。而華西街旁的廣州街夜市,懷念愛玉冰、龍都冰菓店兩間店則是在地人吃完餐點常續攤的飯後小點!

而電影中的廟口美食除了兩喜號魷魚羹外,祖師爺廟口前的炒牛肉、福州元祖胡椒餅,青山宮旁的亞東甜不辣也都是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老店。不過,電影中蚊子買給gata的那攤烤雞腿就別費心找了,因為它是不存在的!

隱身在艋舺各處的傳統美食是老饕的最愛,從四面八方來艋舺走走逛逛的人潮也相當多。古早艋舺味傳承至今是一代傳一代,下此來到艋舺遊玩時,別錯失尋飽的機會,嚐嚐這一攤攤在地的老字號美食囉!

作者: clairvoyant     時間: 2010-2-19 11:58 AM
玩艋舺 清水祖師爺廟 光緒皇帝匾額藏殿中



「廟口,是我們的角頭」艋舺電影裡的廟口,指的就是建寺兩百多年前的清水巖祖師爺廟。早期臺北盆地周圍田地多為安溪移民所開拓,清水祖師為安溪人的守護神。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二年(西元一七八七年),奉祀清水祖師陳昭應,自原籍湖內鄉清水本巖分靈而來。

艋舺祖師廟的磚雕及交趾燒凸顯出清代寺廟裝飾的時代風格,仔細觀看,踏進廟前一旁的四拼雕磚可見大禹治水、姜太公釣魚、堯舜的故事、喜鵲爬上梅花樹等傳統故事與寓意,而殿中的松鶴竹鹿也有著閩南語發音「尚好福祿」的吉祥語意,展現了古拙樸實的洋洋喜味。

不過,如果你夠細心,會發現四拼旁的廟柱竟然是前方後圓的柱體設計!建造廟宇的師傅為了整體柱面兼具實用美觀,而將一支廟柱砌成兩種形狀,這也是艋舺祖師爺廟的特色之一。而祖師爺廟裡最高的屋脊稱為西施脊,脊上有六孔具有防風吹倒功能,屋頂上有一顆代表太陽的寶珠,一旁有雙龍搶珠,而搶珠的是四爪在地的「行龍」。

建寺五百坪的清水巖祖師爺廟曾經於嘉慶二十二年(西元一八一七年)為暴風雨所毀而重修。而對於北部發展最關鍵的歷史事件就是咸豐三年(西元一八五三年)的「頂下郊拚」於祖師爺廟前械鬥焚毀,泉州同安人落敗遷徙而有了大稻埕商業發展。現今祖師爺廟的二殿二廊兩護室事實上原為前、中、後三殿規模,後殿供奉的媽祖、關公、文昌帝君都在二次世界大戰的轟炸中燒毀,現在僅剩柱礎與部分龍柱陳列。

據說每逢大災變守護鄉民的祖師爺都會掉落鼻子,以向世人示警,所以又稱為「落鼻祖師」。清末中法戰爭,法軍正準備進軍台北淡水,民間據說傳迎請清水祖師助陣,臺北才得以平安。現在祖師爺廟大殿正上方有一塊「功資拯濟」的匾額即為當時光緒皇帝所賜,仔細看它的落款是在正中間,也是全台北市唯一的一塊皇帝匾額。

艋舺許多傳統小吃美食遍佈於祖師爺廟口周圍,炒牛肉、肉圓、油粿都是傳承多年的古早美味。不過,可別花時間找電影中蚊子買的那一攤烤雞腿,它是不存在的!

作者: clairvoyant     時間: 2010-2-19 12:00 PM
玩艋舺 剝皮寮 訴說那個年代的故事



順著龍山寺沿著廣州街來到康定路口,一座紅磚式的拱形騎樓呈現在眼前,這裡就是艋舺電影主要的拍攝場景「剝皮寮」,電影中geta的家、太子幫基地、許多街道一景都是在此拍攝。

剝皮寮保存著清代典雅樸實的傳統街廓,也是台北唯一一條清代街道,剝皮寮紅色磚牆,外頭的牌坊上有著精美的雕花與姓氏的泥塑、充滿傳統的亭仔腳拱形騎樓與樸實紋理的老街,在在流露出剝皮寮的典雅美。

這條古老街巷最初稱為福地寮,在1850年代左右是艋舺地區繁榮的市街,居民大多來自福建安溪與晉江,是萬華地區通往古亭庄、新店地區的東西向重要幹道。因為清朝時期艋舺碼頭為福州商船轉運杉木的集散中心,許多木頭集中在此剝去樹皮,剝皮寮的地名也就流傳至今。

走進剝皮寮、腳踏磨石子地板時光宛如倒流四十年。眼前的彩色燈泡、馬賽克壁磚傳來一陣復古風味。街屋中有為人收驚解厄的神壇、得意假髮店、日祥旅社、公共澡堂、販賣日常用品的雜貨店,還有台灣早期出口貿易的福爾摩沙紅茶、藤澤樟腦等許多昔日古物,在街道上還有一位為遊客玩藝剪紙留影的師傅,用巧手剪出遊客的側臉輪廓,這些民俗技藝與昔日文物不只是生活中的共同回憶,也在腦海中玩味。

剝皮寮在日治時期被規劃為老松國小的預定地,不得改建或是擴增,百年老街才的以被完整保存下來,而另外一部份則被規劃為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用文物訴說著一頁頁歷史歲月的縮影,成為重要的活歷史教材。現在,當您來逛艋舺電影場景時,還可看到牆上掛著拍片道具、電影劇照與演員衣物,不過,太子幫基地一景已經拆除,在剝皮寮內可是看不到的!

作者: clairvoyant     時間: 2010-3-7 02:19 AM
尋找艋舺烤雞腿 近三十年的好味道



因為艋舺這部電影,讓艋舺萬華這個老地方,近期吸引不少人來此一遊,在艋舺眾多小吃中,有一家專賣雞肉串、七里香和香腸的烤肉攤,因電影地方人潮開始多了,有人發現,原來它是龍山寺附近賣最了近三十年的烤肉店。

這家位於艋舺的烤肉攤,是從1983年經營至今已28個年頭,是一家有歷史的串烤老店,老闆是蕭爸爸跟蕭媽媽,在祖師廟正前的圓環小公園前,貴陽街和西昌街交界口,每天晚上六點半左右開始賣烤肉,叫做元味串燒。

和很多萬華小吃店一樣,元味串燒雖然是小攤、地點也很不起眼,但是生意很好,客人多的時候常常要排隊,蕭媽媽常常會和客人聊天,邊烤邊跟客人說要有耐心,因為是現點現烤,時間會比較久一點,但為了美食一切都值得等待。

除了烤得熱呼呼的焦黃雞腿以外,還有其他多樣選擇,像是烤雞屁股及烤手工甜不辣,是老客人必吃的獨家口味,另外,小攤上還有二十多種烤肉,宵夜來幾份雞屁股、雞翅、雞心、雞爪,很有飽足感。

蕭媽媽說,想吃蕭家烤雞腿,台中的朋友可以不必到台北艋舺,可以在台中市東興路吃烤雞腿,他的女兒、兒子在台中有家烤肉店,不過需要自己DIY,和朋友一起動手烤雞腿更有樂趣!

作者: doleskkk     時間: 2010-3-7 09:09 PM
這的確是三五好友小酌
聚會的最佳場所.下次先
過去看看.感謝提供.
作者: joywison     時間: 2010-3-13 09:04 PM
常常會從艋舺經過
除了萬華夜市之外
只知道華西街
居然有這麼多好吃和可探索的地方
一定要去吃吃看各位大大分享的小吃
也要去看看各位大大分享的景點
讓自己更有些文化氣息

謝謝大大的分享~~~
作者: clairvoyant     時間: 2010-3-21 11:36 PM
艋舺古早味魷魚羹 在地的老字號小吃美食



艋舺,台北一切的繁榮與風華都從這裡開始,有說不完的傳奇與歷史,在地的老字號小吃也見證著台北成長的軌跡。

台北萬華廣州街夜市內有一間兩喜號魷魚羹,是一間近九十年的傳統小吃,創立於1921年,其特色為一碗魷魚羹中有兩種吃法,加入脆韌有勁的阿根廷新鮮魷魚條並搭配手工混合旗魚漿、鯊魚漿製作的彈口魚丸,湯頭鮮美爽口甜而不膩,一碗兩種吃法的獨特風味令人意猶未盡,是來到龍山寺在地人必推薦的美味。

第三代經營者陳老闆說,魷魚羹從第一代傳承下來的特製醬料在家中是傳子不傳女的,許多人慕名而來正是要回憶這一味,除了魷魚羹之外,老闆更將特製魷魚羹醬料拌上乾麵製成古早味乾麵,成為店裡的第二招牌,好奇的老饕們一定要來品嚐一番。

兩喜號經營至今已經九十年,第一代祖父陳兩喜先生在龍山寺旁挑扁擔創業,創業維艱,直到第二代才移至臨時龍山商場內經營。目前在西園路上、廣州街夜市內皆有分店,店內人潮是絡繹不絕,不論是來到龍山寺拜拜的外地客或是在地老饕,兩喜號都是人耳熟能詳的艋舺老字號小吃美食。





歡迎光臨 網際論壇 (http://centurys.net/)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