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博者不知、知者不博 [打印本頁]

作者: yghkimo     時間: 2010-2-9 04:08 PM    標題: 博者不知、知者不博

古云:「閱歷多而趨避其熟,學問深而意氣平」。

       對於一件事物的本質到成物性始,皆有一定的步驟,其對於物性的嫻熟必有其巧, 而加推敲脈絡與經歷練習,自成熟手,嫻熟而生巧智。

   故能隨手演化,此過程必經歷多次的失敗與不斷的學習閱歷,故在於崎尖得於技藝之慧。但物轉於性燃,滿手忌剛愎自用於其記憶,以自閱聞而成萁蹈略,忽略其熟嫻建在於謹言慎行的步驟,忽其小節而大化之,久而失其治性之心意,頓悟性漸漸失聰失慧,故巧馨不在恣賦其志,故常誇其言而不見履踐形骸,也淫滿而不自省耆心。

故無法容物容心之致達,梏矩子謂其蹈岸必賅齊心至道。不故步自封,不越矩而墨守成規,常省物滌心而宦其志道之衷,本末之初性 。故敝人言道:

「無道可以成道,旨在殉道,道本無道,患心言道」 。

故而閱歷多只在其目染,而不在其杏心是否能道儲赤子本心,忘物而成其道。學深而成奇智,智得器闌珊,故能學而器敏,論得兒息之心境,學無涯以致遠達,故意性平和。

人人皆我師皆 我父而習之, 故修道在於論 「刑」與「形」 ,刑於心見聞不恣賦而用,行於身而不恥下問于人。

所以修道只在於閱歷聞與學識薦,是不足以論道矣!
我們共勉之.....

[ Last edited by yghkimo on 2010-2-9 at 04:17 PM ]
作者: xp20060726     時間: 2010-2-9 04:56 PM
這一篇文章裡闡述的是物相之趨勢使然,物相皆有成-住-壞-空之勢,也就是說都有其因緣產生而終究成空,其性而皆是"性空",沒有永久不變的物性,並無真正正的自性可言,所以不可執著其相上,隨緣即可!

相由心生,境卻由心轉,自己心裡的調適比較重要, 別忘了自己所擁有的清靜自性,那是原來的自我;無始劫以來我們被物相所迷執,於清靜自性上染執成塵卻不自知,修行也是恢復自性而言啦!~


感謝您的分享!!

[ Last edited by xp20060726 on 2010-2-9 at 04:57 PM ]
作者: tmlt0912     時間: 2010-4-4 09:53 PM
深奧阿 也無法領悟其中所有的道理
只是會意一些....看來 我得還要再多磨練 磨練

感謝大大無私的分享




歡迎光臨 網際論壇 (http://centurys.net/)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