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rhgfrh
金卡會員
積分 15870
發文 1587
註冊 2017-1-9
狀態 離線
|
#1 [其他]隋棠婆婆「待媳婦如女兒」?沒想到她語帶玄機的「這句話」戳破真相!
從古至今,婆媳問題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煩惱的問題,但是藝人隋棠的婆婆賴佩霞卻為大家解答了這一難題。
1476949423227.jpg
藝人賴佩霞的書《我要心動一輩子:親密關係的10道練習題》中提到說,很多台灣老公都會要求老婆「她是我媽,所以你也要把她當作是你媽」,而這種想法一直都被大家認為是老婆必須遵守的。
14769482896178.jpg
賴佩霞說在她的某一次演講中,有一位50多歲的男性觀眾說:「我太太心裡一直有心結,覺得她做得再多,我媽還是比較疼女兒。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說。」於是她問全場的人一個問題「你們覺得一位母親會比較疼女兒,還是媳婦?」大家都回答:「當然比較疼自己的女兒呀!」。
14769482995551.jpg
賴佩霞說,換位思考一下,婆婆偏袒自己的女兒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不要幻想婆婆會寵愛自己勝過小姑,「聽過公婆把遺產留給媳婦的嗎?」我沒聽過,就算是讓媳婦跟其他子女平均分配的也沒聽說。這句話聽起來可能很武斷,但是這是常態,如果潛意識一直抱著這樣的期待,只會更加的失望,因為沒有什麼比這樣的期待更令自己沮喪的了。
婆媳相處之道的三個大重點
重點一、婆婆真的不是媽媽!媳婦真的不是女兒!
要談的第一個主題是「婆婆並不是媽媽」。我想,這是建立良好婆媳關係,首先要認清的一個事實。
很多做媳婦的,都會說「我要把她當做媽媽來孝順」;做婆婆的也喜歡說,「我是把妳當成自己的女兒呀。」不過,「當做媽媽」「當成女兒」,這「當做」或「當成」兩個字,就說得很明白,意思就是說,其實--不是。
其實「不是」,又要當做「是」,這就很難。我想,心裡面有這麼一種心意,一種誠意,一種嚮往,那當然是很好;但是如果當真了,那就會產生虛妄的期待。
很多媳婦都會說,我媽就不會這樣對我,還說要把我當女兒!這就是錯誤期待的結果:媽媽和女兒相處了多少年啊,從小看著長大,即使親子關係再不好,血濃於水的聯結,中間有多少了解和情意?婆婆則不然,不但出身背景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從來不曾相識,還面對著搶走兒子的威脅!
期待婆婆和自己媽媽一樣,是第一個錯誤;期待落空之後,還拿這個期待來抱怨,這是第二個錯誤;抱怨之餘,又懷疑婆婆說「要把你當成女兒」那句話的誠意,是第三個錯誤。第三個錯誤要特別解釋:正如我們想把婆婆當成媽媽來孝順,婆婆那一方也有類似的心意和誠意,雖然事實上也許做不到,但那份誠意和心意,是不必懷疑的——也不應該懷疑。
所以,這裡有非常微妙的心理學,我們應該時時記得婆婆曾有一番心意和誠意,一刻都不能忘記;但是同時,也要非常清楚地提醒自己,她實際上是很難做到,或者根本是做不到的,而她並不知道。她做不到是當然,做到了才是奇怪。理由就是,婆婆本來就不是媽媽!
明白了這一層道理,就可以談第二個主題,就是,對待婆婆要用心。
重點二、對待婆婆要用心用智慧
只要是做了婆婆,都難免會對媳婦有一種情結,依照佛洛依德的說法,這是從母子情結中引伸出來的,對於另一個女人的「不愉快之感」。我不願意把這種非常隱晦的情結說成是「妒忌」,或「懷恨媳婦搶走兒子」,因為事實上沒那麼嚴重,但它確實是有的。如果在一位婆婆身上完全看不出來,那只能表示她非常偉大,或自我控制力很強;但如果她表現出來了,卻是完全正常,因為這本來就是人情之常!
總而言之,做媳婦的秘訣,就是儘量減低婆婆疑心失去兒子的不安全感,徵信社儘量促成丈夫去做一個好兒子,至於自己,倒不必一定那麼辛苦。比如說,到了放假的日子,要說服丈夫回去看媽媽,儘量不要拉著丈夫回娘家。
有的婆婆嘴裡會唸,說這個媳婦太不像話,怎麼都不回來「參拜」,年輕的夫妻一定要了解,這只是口頭上的說詞,也許是要顯一下婆婆的威風,但實際上,所有對媳婦的抱怨,根源都還在對兒子有所要求;不過傳統的婦女,都不願意對兒子直接要求什麼,所以就轉嫁到媳婦頭上。
做兒子的人,一定要了解,如果婆媳之間有了問題,自己才是問題的根源。大部份的男人不明白這一點,老是覺得自己處在兩個女人之間很為難,其實是只要自己肯對媽媽好一點,多和媽媽說一些體己話,多在媽媽面前出現,什麼問題都沒有了——婆婆才沒有那麼在乎媳婦呢!
只要用一點心,做媳婦一點都不難。有的媳婦說,我很努力討婆婆的歡心,不但沒什麼用,還被罵個臭頭;如果有這種情況,請仔細想一想我們剛才說的要點,您努力的方向對不對?有沒有促成丈夫去孝順媽媽?還是自己一個人勇往直前,把丈夫丟在後頭?
三、獨自隱忍是非常不好的辦法
以上,我們說的是平時的功夫,平時要對婆婆用心,好好經營婆媳關係。但我並不是說妻子永遠都要做一個小媳婦,遇到是非對錯的重要抉擇的時候,年輕人還是要有所堅持,一昧隱忍不是辦法,這是第三個主題。
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也許是子女教養問題;許多人認為阿公阿媽總是太寵孫子,是不是要堅持某些專家講的原則,即使和老年人翻臉也要在所不惜?但我完全不是這個意思,因為,一般而言,阿公阿媽對待小孩的方式,反而是比較對的。
我當然不是說老年人的方法都對,但年輕的父母要經過審慎的判斷,不要迷信科學、專家,或醫生,有的時候,寧可多聽一點意見,多討論一下,不要一口咬定上一輩都是錯的。
夫妻之間、婆媳之間應該要多說好話,舌燦蓮花,多說正面的、有意義、有建設性的言論,家庭氛圍才能一片祥和。
大家平時多用慈悲心去面對、去處理,相信自然會有很好的智慧與方法,將婆媳惡緣轉化為善緣。也有許多家庭透過宗教慈悲與感恩的力量,讓許多家庭找回了那個幸福又溫馨的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