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論壇 - 論壇暫存區 - 投資理財版 - [房地]優質好宅~~十大參考指標~~
» 遊客:  註冊 | 登錄 | 會員 | 幫助
 

免費線上小說
動漫分類 : 最新上架熱門連載全本小說最新上架玄幻奇幻都市言情武俠仙俠軍事歷史網游競技科幻靈異 ... 更多小說

作者:
標題: [房地]優質好宅~~十大參考指標~~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頑皮豹
  區版主 
  男兒 + 彈淚 = 真情流露 !


 
  積分 69922
  發文 4626
  註冊 2005-8-31
  來自 鐵漢 + 柔情 = 新好男人 !
  狀態 離線
#1  [房地]優質好宅~~十大參考指標~~

優質好宅~~十大參考指標~~

1.愈有歷史的公司,愈能提供好宅

房屋與其他商品不同,其好壞往往必須經過一段時間才可以完全「了解」,而在這段「了解」的時間中,有些建設公司早已消聲匿跡,因此,有歷史的建設公司,自然成為選擇好宅的第一項重要參考指標。

許多消費者往往以所謂的「保固期」做為判斷建商負責任與否的標準,其實是非常危險的,所謂「嫌貨才是買貨人,計較才有履約心」,有許多一案公司,或是歷史不長的建設公司,動輒打出五年保固,甚至十年保固的「噱頭」,企圖讓許多初次購屋的消費者安心,但是,等到問題真正出現了,許多建設公司早就已經停業或是消失了,所謂的保固期再長也不過是一張廢紙罷了。

「存在就是保障」,當許多次地震、天災發生時,有些大樓或公寓遭到破壞,只要是當時的那家建設公司還存在,總會出面協助,甚至協助重新改建的,亦不乏其例,因此,選擇一間有歷史的建設公司,是增加買到好宅的第一個機會。通常有歷史的上市公司,在這個指標上就具有較優勢的地位。

2.只用一個名字的公司,較能提供好宅

第二個重要的參考指標,是要買長期只用一個名字推案的建設公司。許多購屋者都有類似的經驗,就是在購屋時,建設公司往往告訴他說是「某某公司的關係企業」,或是「某某機構旗下的子公司」,可能是因為某些原因(例如節稅),所以才用不同名字,可是等到發生了問題要去找該公司負責任時,那家有名的公司卻拿出一大堆證明文件,說明依據公司法的規定,各公司是獨立經營,互不隸屬,亦互不保證,導致消費者求償無門,只能啞巴吃黃蓮,自認倒楣了。

一間負責任的公司,一間講求誠信的公司,當然是只用一個名字的公司,因此,當購屋者要選購房屋的同時,一定要要求該建設公司提出過去的業績供參考,而且是同一個名字所推出的個案,如果能夠提出的業績愈多,而且過去的記錄愈好,該公司提供好宅的機會自然就會愈大。

3.坪數愈一致的社區,是好宅的機會愈大

所謂「百萬選屋,千萬選鄰」,好宅的鄰居素質比產品本身的優劣還重要的多。為了要有好的居住環境,必須要注意三件會影響鄰居素質的指標:
第一,是社區(或大樓)內戶數的多寡。許多建設公司為了降低成本,或是創造最大利潤,動輒推出數百戶的大社區或是造鎮計畫,當社區的人數愈多時,鄰居素質就愈不容易維持,距離好宅的標準也就愈遠。

第二,是社區(或大樓)內房屋坪數的多樣性。許多建設公司為了順利銷售房屋,而將房屋的坪數設計出多樣性,從小坪數到大坪數都有,房屋坪數種類愈多的社區,其鄰居素質自然愈不齊質,距離好宅的距離也就愈遠。

第三,是社區內原地主戶的數量。當一個社區裡,原地主戶數愈多時,社區內鄰居素質自然就愈不容易維持,近年來台灣地區有許多都市更新的社區,其內老地主的比例都不低,未來當房屋興建完成之後,鄰居素質的差異性,將會成為影響其無法成為好宅的重要干擾因素。

以國外的經驗,如果一幢大樓只有一個所有權人,而所有的房屋都只能用租賃的,這種型態的房屋其鄰居素質最容易維持。國內也有類似的產品(如:「新光傑仕堡」、「基泰世紀羅浮」),其鄰居素質必然不低,但是因為一整幢大樓的總價格必然不低。所以,除非是極有財力的財團,否則就必須是非常有募資能力的建設公司,在不動產證券化條例通過後,REITs顯然也是一種可以協助達成好宅目標的重要方法。但無論如何,一幢大樓(或社區)內,坪數愈一致,成為好宅的機會就愈大。

4.愈不易褪流行的設計,是好宅的機會愈大

幾乎每一個人都知道,任何房屋蓋好的那一天,就已經開始褪流行,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各種建材與設備的進步日新月異,如手機的體積,在十年之間可以縮小十倍;電視厚度可以減薄五倍;冷氣機由窗型變為分離式,所有冷氣孔的設計全部落伍;熱水器由壁掛式變為儲熱式,所有管線的配置,必須重新調整。所以,住宅的設計,如果不能預先考慮其防止褪流行的方法,則必然很快就會被淘汰。

要如何才能避免房屋褪流行呢?像Benz和BMW汽車、CD香水、Johnnie Walker威士忌酒,都有自己品牌的堅持,不隨流行起舞,就比較沒有褪流行的問題。

因此,是選擇設計成流行性的產品,還是設計為不易褪流行的產品,就要考驗建設公司的能力了,如果建設公司可以確立自己的風格,提供各種功能可變性高的房屋,而不是一味的追逐流行,就比較能夠創造出好宅,否則必然會落入一完工交屋,產品就已褪流行的輪迴中。

5.愈不具家族色彩的公司,愈能提供好宅

房屋不是藝術品,她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人們遮風蔽雨,並進而能達到健康的功能,因此,任何獨特性的、個性化的設計,都可能會對房屋的基本功能減分!通常對於實用性的產品,常須經過整個經營團隊的集思廣義,截長補短的共同創造。

不幸的是,在台灣企業裡,至少超過百分之九十是家族企業,不論最有影響力的人是擁有什麼樣的職位(也許是常董、副董,甚至高級顧問),凡事都還是必須是他說了算,其他所有的所謂專業經理人,只不過是某種形式的家奴而已,「用之則寵,厭之即棄」,這樣的情況導致許多企業多是一言堂,老闆一人說了算,而老闆又常依自己的主觀與經驗下決策,任何討論似乎多餘,他只要說:「如果我判斷不對,如何能有今日之成功?」則無人能抗其言,但以一人之力,即使真有天縱英才,面對隨時都在變化的大環境,亦不易有大突破,更何況許多老闆不是年歲已高,就是已躋身上流社會,與普羅大眾的生活已多有脫節,其企業產品的創造力自然不易突破。

對頂級辦公大樓、商務辦公室(instant office )、商務住宅(service apartment)、及不動產證券化(REITs)標的等較新的重要房地產商品而言,多由金控、保險公司壟斷,只有極少數的建設公司有能力涉足,這種現象即突顯了一般建設公司專業與創新能力的不足,如果缺乏專業團隊,又如何能有長期提供好宅的能力呢?

6.愈能掌握趨勢變化的公司,愈能提供好宅

一幢房屋的壽命至少五十年,所以對環境趨勢的掌握自然十分重要,展望未來,例如:省能、節源、環保、健康︰︰等方向已確定成為住宅的趨勢,因此,對於房屋而言,採用能符合趨勢的建材與設備就成為好宅的必要條件。

例如,採用能隔離熱與抗紫外線的玻璃或其他外牆建材,可以大量節省能源的消耗,但是新建好的台北地標建築─1O1大樓,卻未能把握這種趨勢,在未來至少五十年的時間裡,將會為此付出極昂貴的能源代價,自然也無法躋身好宅之列,同樣地,近日關門的圓環美食館,也犯了相同的錯誤。

又如:根據調查顯示,對於社區公共設施的需求,有健身房與游泳池即已足夠,其他的空間多屬浪費,因此,用昂貴的建材與設備來彰顯建築物價值的時代將會結束,未來必然是功能性重於裝飾性,成本控制重於浮華浪費。

因此,消費者到底是要購買價格昂貴(建材、設備昂貴)的房屋?還是會增值(功能完善)的房屋?是自己的選擇!而能夠提供會增值房屋的建設公司自然是較具優勢的。

7.有頂級產品經驗的公司,愈能提供好宅

中國有句古諺,「大富三代,才知吃穿!」意思是說,許多經驗是必須靠環境及時間累積的,有些公司和個人雖然有心要提供好宅,但因缺乏經驗,所以頂多只能達到外表的類似,而無法掌握產品的精髓。

有些年資尚淺的建設公司仍在不斷追求成長階段,於是將產品的坪數愈做愈大,可是對購屋者而言,就常成為白老鼠,因為類似的公司還缺乏大坪數房屋的經驗,於是購屋者就成了實驗品,自然不易買到好宅。

類似的經驗就如買新車,每次新款車出現,都會有許多毛病,要等一、二年後,才可將缺點逐漸減少,使產品逐漸成熟,房屋也是如此!

因此,要如何才能買到好宅呢?有兩種機會是可以參考的:
一種機會是購買一直在做相同產品的建設公司的產品,例如有的建設公司專門蓋小套房;有的專門蓋工業廠房︰︰因為他們專門生產一種產品,經驗必然累積,產品自然較好;
另一種機會是購買曾經做過最大或最好的房屋的建設公司,當他們反過頭再做中、小坪數的房屋時,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那種具有豪宅水準的中、小坪數房屋,必然是好宅。

例如:如果有五十多坪的房屋,可以做到戶戶有獨立電梯、戶戶有獨立門廳,還可以將搬家、寵物及傭人送垃圾的電梯分離,再加上有游泳池、健身房等設備,而且公設比又不超過百分三十,這種能將豪宅配備,放入中、小坪數住宅中的產品,勢必成為好宅中的典範。

8.員工福利愈好的公司,愈能提供好宅

服務業和製造業最大的不同,是消費者希望由最有經驗的人對自己服務,而不是只是冰冷的介紹產品。大部分建設公司的老闆都還存有製造業的觀念,他們將所有的經驗累積在自己或是少數幾個幹部的身上,於是常看到老闆個人或帶著幾個高級幹部到國內外考察,希望能規劃出好的商品。他們常將個人的經驗化做產品,並認為產品已是極致,應該可以賣得很好。可是常常卻發生事與願違的情況,為什麼呢?因為這種作法還是製造業的觀念。

除非是老闆自己要面對客戶或是服務客戶,否則就應該讓員工成為一流的員工。要如何做到呢?如果員工不知道什麼是一流服務,他必然無法提供一流服務給客戶,所以一個希望建立品牌的企業,應該要花許多時間在員工的教育訓練上,要常常讓員工到國內外觀摩學習,讓他們廣見聞、廣交友,就像老闆對自己所做的。

因為唯有如此,第一線的員工才能代表公司,將產品的優點發揮到最好,也才能讓客戶感受到最佳的服務。可惜的是,大多數的老闆為了怕員工跳槽,常常反其道而行,使得員工素質無法提昇,自然影響了提供好宅的可能性。

建設公司的品牌是建立在第一線的員工身上的,他們的水準,他們對產品的品味,才能成就公司的品牌,第一線員工愈了解客戶,客戶買到好宅的機會就愈大。

9.建商住在自己所蓋房屋裡,愈能提供好宅

沒有一幢房屋是沒有缺點的,建設公司的目標是以快速的售後服務,將所有的缺點改善,這是一件極為困難與辛苦的事,因此,許多建設公司的老闆與員工,非常不願意住在自己公司所蓋的房屋裡,因為,只要有什麼問題,客戶必然會不分晝夜的二十四小時「問候」,讓他們不堪其擾。

相對地,如果有老闆與員工願意住在他們所蓋的房屋裡,那幢房屋應該已具備有好宅的機會了!因此,購屋者在選擇房屋時,應該去了解,該建設公司曾蓋過多少房屋,他們公司有多少老闆及員工住在那些社區中,如果數量愈多,該公司提供的房屋是好宅的機會就愈大。

10.土地面積愈大的個案,愈有成為好宅的機會

最後一個參考指標是土地面積,如果社區土地面積在三百坪以下是無法設計出好宅的,因為面積小,勢必無法將最基本的好宅需求滿足,例如,無法設計出坡道平面停車,無法有一個稍有氣派的門廳,無法有一個稍有綠意的庭院,四周不易有好的景觀。

類似的房屋與好宅自然還有一段距離,它雖然可以居住,但住在其中不但不易享受到住宅的舒適,當然也不易增值。

因此,一般而言,社區土地面積愈大,房屋的品質自然會愈好,好宅的成功率自然就愈高,有些建設公司受限於財力,只做小的案子,就不易蓋出好宅,建立品牌。相對地,有的建設公司每年案子可能不多,但因個案土地面積夠大,故常有佳作。


豹仔語錄:
優質好宅的主觀條件
住的安心∼ 住的自在∼ 住的快樂∼ 
總之...就是...
住的((((爽))))∼哈哈...哈....


2006-11-20 09:42 PM
查看資料  訪問主頁  發短消息   編輯文章  引用回覆
  qqyy89
  基本會員 
 



  積分 108
  發文 7
  註冊 2006-11-16
  狀態 離線
#2  

多謝大大的告知
很實用的知識
謝啦


2006-11-20 11:15 PM
查看資料  發送郵件  發短消息   編輯文章  引用回覆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論壇跳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