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chyan
榮譽會員
積分 55577
發文 4018
註冊 2006-5-27
狀態 離線
|
#1 [故事分享]馬英九《露出馬腳》
人生就是跟自己賽跑,用這樣的態度去面對人生,你會產生推動自己不斷學習、進步的能量,而且你眼中會看到一個更遠、更高的目標。每天醒來,你都會因此而感到生氣勃勃。
~~馬英九
--------------------------------------------------------------------------------
【精彩書摘】
6【至聖先師】
陽光中,一名白衣黑裙的年輕女孩,腳步輕盈地走進了女師附小的教室。
「大家好,我是呂淑慈。這個星期,我是大家的實習老師。」
講台下,一群孩子揚起了天真的臉蛋,對這位大姊姊模樣的實習老師,很是好奇。
本身也是個大孩子的呂老師,和學生們相差不過八、九歲,沒多久就打成了一片。因為投緣,星期天,呂淑慈又帶了學生們到動物園玩。家裡開糕餅店的她,還為這群孩子準備了糖果。
每個小朋友心裡都覺得:「哇!這個老師好棒哦。」
時間一晃眼,就是四十二年過去了。
那樣短暫卻甜美的師生經驗,讓這群只讓呂老師教了一個星期的學生們,仍然記憶猶新。
其中一個學生,便是小馬哥。
多年後,有一次,小馬哥參加市立師院的校慶,還半開玩笑地向吳清山校長提醒:「要在一個月內幫忙找到呂老師,否則成績列入年度考績哦!」
小馬哥忘了,如果要尋人,請「超級任務」的阿亮出馬,一定沒問題。
還好,沒有動用到阿亮,透過校友市議員李仁人的幫忙,小馬哥找到了已經退休的呂淑慈老師。
呂老師驚喜之餘,忍不住問了一句:「那麼多年了,你還記得我?」 小馬哥笑說:「不只我記得老師,以前我們那一班的同學,都還記得呂老師。」
於是小馬哥找來女師附小四年禮班的老同學,和呂老師聚餐,重新溫習往日的美好記憶。
在小馬哥心裡,老師的影響既深而遠,並不會隨著時間而褪色,只要有機會,他總會表達自己的感謝,感謝這些老師在成長路途上的教導和栽培。
建中時代的老師,個個別具神采,讓正在探索更大世界的少年小馬哥,大開眼界。
小馬哥形容,建中的老師都非常有料。學生來聽老師講課,不是為了準備聯考,「如果只是準備聯考,建中的學生自己回家看書就夠了!」小馬哥自豪地回憶,而是真正想從老師這裡學到一些東西,因此老師們的影響,特別深遠。
國文老師丁榮,非常重視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一次,為了解釋「論說文」和「說明文」的差別,寫了滿滿一個黑板。原本就喜歡寫文章的小馬哥,從丁老師這裡,收穫特別多。
大學聯考放榜時,丁老師看見小馬哥的成績單,雖然是第一志願台大法律系,總是愛之深、責之切:「馬英九,你考是考得不錯,不過國文成績還可以考得更好一點。」
另一位小馬哥常常提起的是歷史老師孫靜山。四川籍的孫老師,大家都覺得他仙風道骨,羽扇綸巾,有三國周郎之風,談論起古今人物,特別有味道。有一次講課,他突然冒出一句:「你們那個大專聯考,歷史和地理是不是一起考?」小馬哥就忍不住模仿孫老師一口濃濃的四川腔說著。當然,台下一片哄然。
不過,並沒有人認為他不食人間煙火,這樣的老師仍然贏得小馬哥和同學的愛戴,顯然,聽孫老師上課,不是為了聯考,而是去領受歷史的洗禮。就是因為他,班上好幾位同學第一志願填歷史系。
不同風格的老師,曾經在不同時期,形塑了小馬哥待人處事的基本觀念。
小馬哥念大學時,喧騰一時的保釣事件,對他產生很大的影響,後來在哈佛攻讀博士時,論文寫的就與「釣魚台事件」有關。
當時,客座台大法律系的丘宏達教授,接受研究生協會的邀請,曾經針對保釣事件發表演講,小馬哥一聽就著迷。
所以,小馬哥雖然不是丘宏達的正式門生,但是他常常向丘教授請益。多年來,丘宏達教授一直是小馬哥非常景仰的師長。
「不論是經師,人師,丘老師都做了一個最好的示範。」小馬哥說,丘老師就是一個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做學問的人。每次買書,一定買兩套,一套放在辦公室,一套放在家裡,一有疑問,就可以隨時查閱。因此每逢記者半夜打越洋電話來請教國際法方面的問題,丘老師總是能立刻確認資料,給一個最清楚、完整的回應。
最讓小馬哥感動的是丘老師的愛國精神。那分愛國心,並不是盲目的、過分感性的熱血澎湃,而是對這塊土地發自內心的認同。
「在美國,丘老師是知名的學者,可以享受很好的生活,但是他就是不入美國籍。」小馬哥說,光是這點堅持,就會讓他覺得想掉眼淚。
而且返國參加國建會,丘老師還會在名冊上備註欄註明:﹁中華民國的後備軍人」。小馬哥感動之餘,還跟丘老師開玩笑說:「我們國軍可能不需要您這種年紀的後備軍人。」
小馬哥在紐約大學讀碩士時,修了樓文菲(Andrew F. Lowenfeld)教授的航空法,他的上課方式和講義內容,後來成為小馬哥自己執教鞭時的參考對象,包括採取「Open Book, take-home」的考試方式,七十二個小時內交卷,很刺激、靈活的出題,讓小馬哥收穫良多。
其間還發生一件有趣的事。
航空法這門課很難,「每一個字都看得懂,但是卻搞不清楚什麼意思,」小馬哥回憶:「那是我剛到美國念書選修的第一門課,我生平沒上過那麼難的課,幾頁書看了整整一個晚上,還是看不懂。」
看不懂不行,課堂上有分組讀書會,實力立刻分高下。小馬哥卯起來啃書,那時還有美國同學笑他:「教授寫那幾頁書都不要一個晚上,你讀倒讀了一個晚上。」小馬哥也不以為意。
後來樓文菲教授給了小馬哥一個+B的成績,是同組裡表現最好的學生。贏家才有微笑的權利。下學期再修樓文菲教授的「國際經濟法」,那個笑過他的同學反而過來要和小馬哥同一組。
小馬哥本來想請樓文菲教授擔任他的博士指導教授,因為後來轉赴哈佛,最後是宋恩(Louis B. Sohn)教授擔任他的指導人。波蘭裔的宋恩教授堪稱「現代海洋法之父」,對國際公法非常熟稔,是重要的法學權威。
有這樣大名鼎鼎的指導教授,小馬哥更是不敢大意,每寫完兩章論文,就請宋恩教授過目。結果稿子回給他時,滿是密密麻麻的修改,甚至連標點符號都改動。
小馬哥心裡嘀咕:不過就是打字品質差一點嘛。但是宋恩教授嚴肅地提醒他:「馬先生,如果你連小地方都不在意,人家就會覺得,你大的地方也做不好。」
一句話,聽得小馬哥當場汗流浹背。
一個觀念的扭轉,從此養成了他嚴謹的做事態度。
即使有一絲想偷懶的念頭,宋恩教授的提醒,就會像暮鼓晨鐘,在耳邊響起。
從這些老師身上,小馬哥的體會是:要做學問,就是玩真的,完全不能打馬虎眼。因此他自己到學校教書時,對學生的要求就非常嚴格,特別不容許剽竊、抄襲,畢竟,做學問就是要有做學問的樣子。
「麻辣鮮師」型的老師,小馬哥不排斥,但是他強調:「標新立異沒問題,重點是要真正讓學生學到東西。」
所以,可別期待站上講台的小馬哥會變成日劇「GTO」裡的反町隆史,但是,他一定讓學生收穫滿滿地離開教室。
--------------------------------------------------------------------------------
11【妙語如珠】
在歷史上,許多政治家都以一流的口才,為人津津樂道。
英國首相邱吉爾,以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系列激勵人心的演說聞名。
當時,納粹空軍日以繼夜地轟炸倫敦,孤軍奮戰的英國面臨存亡絕續之秋,邱吉爾高聲呼籲全英國人民,用「血、汗與淚」,把「最黑暗的時刻」轉成「最美好的時刻」。
那樣精簡、有力的言詞,像是黑暗中的一線閃光,驅動了人民的愛國心,終至獲得了勝利。
他的一句「絕不因恐懼而談判,但也絕不懼怕談判」,至今仍鏗鏘有力。
美國第三十五屆總統甘迺迪,在他氣勢磅礡的就職演說中,也以一句「不要問國家為你們做些什麼;要問你們能為國家做些什麼」,家喻戶曉。
當代的政治人物,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算是對語言的使用,相當敏感。她甚至會在演說中引用詩句。
柴契爾夫人曾經說過:「你一個星期必須公開地發表演說,兩次、三次、四次或五次,甚至更多。不只要對國會說,還必須到各種團體場合去說,實在讓人覺得非常乏味,這乃是我在演講中經常使用名言,尤其喜歡引用詩句的原因。」
政治家所使用的語言,對於整個社會,有風行草偃的指標效果。
美好的語言,能成就人與人之間,更深刻的瞭解,人與事之間,更細微的思考,這使政治更加美好,並有價值。從這個角度來看,馬英九的語言,堪稱台灣社會的一股清流。
聽馬英九說話,他很少會聲嘶力竭地吶喊,總是不疾不徐,清楚而完整地表達他想說的事情。
政大法律系教授蘇永欽,是馬英九的老友兼老同學,他用一個英文字,Witty(機智雋永的),來形容馬英九的口才,可以說是十分貼切。
懂得有技巧地介紹自己,一直是馬英九的專長。
一個馬英九自己常常津津樂道的例子,就是他和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的見面。
時間是一九八七年,在德國柏林舉行的﹁國際民主聯盟﹂(IDU)黨魁大會中,馬英九有機會和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做短暫的交談。馬英九左右觀察,當時在場的人很多,他勢必不可能多談什麼,心思細密的他心想,在那麼有限的時間裡,該用什麼開場白,才會讓她對我印象深刻呢?
當馬英九有機會向柴契爾夫人握手時,他就開門見山地說:「柴契爾夫人,我來自台灣,我們現在面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這一句話,果然就釣住了她的好奇心,柴契爾夫人當然要追問是什麼問題。馬英九回答:「我們現在外匯存底高達七百五十億美元,不知道該如何使用?」
本身也帶有幾分英式幽默感的柴契爾夫人,聽出話中的俏皮味,於是也很幽默地說:「那你們可以拿到倫敦,請專業人士幫你們運用。」一來一往,話題就打開了。
馬英九的機智、幽默,因人而不同,效果更好。
一九八五年,他和布希副總統見面,就開了另一種玩笑:「副總統先生,雖然你是耶魯這種大學出身的,不過你做得還算不錯(You've done well in spite of your Yale background.)。」
這是一種美式幽默,聽在美國人耳裡,特別受用。因為在美國,人人都知道,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學生,都是一流的資優生,常常暗中較勁,口頭上,總是喜歡互相消遣對方。所以布希副總統一聽就領會了,笑問馬英九:「是不是從哈佛大學出身的(Did you go to Harvard ?)?」馬英九點頭,兩人相視大笑。
巧妙地強調自己和對方的特點,就是為對方製造認識你的機會,並藉著輕鬆的氣氛,縮短彼此的距離。
聽起來不難,但是需要巧思和靈敏的反應。馬英九這一招,常常無往不利。
口才其實是一種表達技巧。馬英九說,一般人在表情達意上最大的障礙,就是口齒不清。
口齒不清並不一定代表發音不清楚。馬英九以林洋港先生為例,林洋港的發音雖不是字正腔圓的標準國語,但是總是能一個字、一個字把話說清楚。有一次林洋港先生接受質詢,立委說:「我們的法令多如牛毛。」林洋港就不慍不火地回答:「可是在我們鄉下,牛毛多的牛才是好牛。」引起不少笑聲。
從這個例子來看,練就口才的一個要訣就是,放慢你說話的速度。因為話一說快,常常就不經大腦,脫口而出,容易失言。
另一方面,話說得太快,對方根本來不及聽清楚,這就失去了語言溝通的目的。因此,馬英九在說話時,要求自己說得慢,但是說得完整,說得清楚。有些輔助工具是很有效果的。馬英九會利用錄音機,錄下自己說話的聲音,重複再聽,好檢視說話的速度。
另外,馬英九會特意對著鏡子說話,不是要看自己長得帥不帥,而是要正視自己說話的神態。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自己說話時的樣子,你可能臉會歪一邊,或是臉頰肌肉會抽動。馬英九表示,面對鏡子說話,可以糾正一些不自覺的毛病和問題。馬英九在政大教學生做英文辯論,常常使用這一招,效果不錯。
飽讀詩書的國學基礎,讓馬英九格外重視語言表達的品質和層次。
馬英九這麼講究語言,自己也會很仔細聆聽周遭人群交談。馬英九發現,很多人即使是說中文,也都說得不通順。
歐化是其中一個大問題。馬英九舉例說,詩人余光中曾寫過一篇文章:<從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從日常生活中,提出五十七個實例,說明不必用歐化的句子,就可以把意思表達得簡潔有力,也不必在說中文時還夾雜著英文。
「余先生的這篇文章讓人拍案叫絕。在句子裡夾雜英文或許是自卑感使然,其實中文大部分是短句,根本不必有副詞子句或形容詞子句。」
馬英九的體會是,如果不特別注意,平時,我們可能根本不會察覺自己說話、寫作時出現這些毛病。所以,學好中文,並不容易,就像要學好英文,重點就在大量接觸,反覆練習。
他以自己的經驗為例:「我在美國留學七年,這期間,我持續用中文寫作投稿,就是不想讓自己的中文荒廢掉。因為在美國,我隨時都有機會用英文寫作,要使用中文反而沒那麼容易。」
因此,有些留洋的年輕人說中文時,夾雜一串英文單字,還辯解說,是自己英文太好了,所以中文都變差了。每次聽到這種說法,馬英九心裡就感到很失望,因為真相是,這個年輕人,既沒有把英文學好,也沒有把中文學好。
重點是要用心。馬英九剛從美國留學回來時,非常注意自己說中文時,避免夾帶英文單字。因為以前人形容留學生是「穿著土氣、開口洋氣、出手小氣」,馬英九就是要避免自己「開口洋氣」。
馬英九也觀察,現代新新人類講起話來,普遍都少了點讓人回味的餘韻。
他猜想,是不是現代有太多科技新玩意,吸引了年輕人的注意力,讓他們無法專注地把語文學好。
比方說,時下流行的ICQ,每個人都你Q我、我Q你,用的也都是最簡略的溝通語言。馬英九強調:「我並不是說這樣不好。但是當你習慣於用ICQ的語言和別人溝通,你可能就忘了語言那種精緻、細膩的美。」
因此,當馬英九聽朋友說,在搭捷運時,看到一位年輕的母親要求小孩背誦《莊子》,這孩子看起來有點心不甘情不願,但還是乖乖背了。
馬英九很想給這位年輕的母親一些鼓勵的掌聲,因為她懂得讓孩子從小就沉浸在語文的薰陶裡。
馬英九的好口才,讓他在各種場合都能表現得宜。在輕鬆的場合,他更是擅長帶動氣氛。
這一天晚上,馬英九和歌手李玟在一個頒獎典禮見面。
政治小天王遇上流行樂壇天后,馬英九自稱是李玟的忠實歌迷,逗得李玟很開心。李玟笑說:「市長這麼捧場,那我想要幫台北市民做一件事,來回報馬市長。」
馬英九認真地想了想:「只要妳以後在歌詞裡,記得宣導酒後不駕車、垃圾要分類就好了。」
台下的觀眾、媒體記者聽了都哈哈大笑。
風趣、優雅、雋永,這就是馬英九的「Witty」,一開口,就讓人如沐春風,也為自己贏得許多機會。
--------------------------------------------------------------------------------
23【閱讀,可漫遊、可發光】
四、五十年代的台灣,小小的租書店裡,架子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武俠小說。
幾個男孩等不及,手上抓著一本小說,坐在小板凳,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他們全神貫注的表情,彷彿自己就是小說裡背負著血海深仇的青年俠客,修得了絕世武功,手持三尺寶劍,要為武林的正義而聖戰……。
冷不防地,一隻大人的手扭住了「青年俠客」的耳朵:「你這個死囝仔,功課不做跑出來看武俠小說!」
然後你就看到一個男孩帶著「正義難伸」的表情,心不甘情不願地跟著大人回家。但是一顆心,還懸在正邪大對決的「華山論劍」上。
這是很多人童年時代「練功」的經驗。而從小就浸淫在古典文學中的小馬哥,早在國小三、四年級的時候,就是個武俠小說迷。
小馬哥練功的等級,非同凡響,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梁羽生、獨孤紅、臥龍生、諸葛青雲、雲中岳、上官鼎、古龍,都是他口中喊得出名字的名家。當然,也不少了金庸。當時,金庸的小說在台灣,還算是禁書,他那套成名作《射鵰英雄傳》,當時的名字是《大漠英雄傳》。
猜一猜小馬哥最喜歡的金庸小說人物是誰?「當然是郭靖,他憨厚老實、身體強壯、武功高強、充滿正義感,卻又不解風情。」這是小馬哥的答案。
嗯,聽起來,會不會有點像他自己?
武俠小說看多了,小馬哥忍不住技癢,五年級上說話課時,他到台上就講武俠小說,老師如果沒有其他安排,就會在同學們的央求下,請小馬哥上台「墊檔」。台上口沫橫飛,台下如醉如痴。寫作文時,老師竟然給他的評語是:「文筆老練,有江湖味」,真的是練功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除了啃武俠小說,小馬哥也看漫畫和世界兒童名著。在他記憶中存過檔的,包括了《牛伯伯打遊擊》、《諸葛四郎》、《阿三哥》、《大嬸婆》、《月光假面》,還有《基度山恩仇記》、《西遊記》和《金銀島》。
如果說,跑步是小馬哥用來鍛鍊體力、強健體魄的方式,那麼讀書就是他增長知識、焠煉智慧的「心靈長跑」。
小馬哥身上有著濃厚的書卷氣味。你總是能在他眾多的面向中,找到一個非常「文藝青年」式的小馬哥。
就讀大安初中的小馬哥,就已經是「幼獅文藝」的忠實讀者。許多知名的資深作家,像是季季、洛夫和楊牧的作品,都讓小馬哥得以一窺文學殿堂之美。
當時,小馬哥最迷的是司馬中原的《荒原》和《狂風沙》,只要一翻開書,他就覺得自己置身在那充滿著神祕氣息的鄉野中,傳奇故事如野花怒放,曲折離奇的劇情,看得人心動神馳,不能自已。
小馬哥總是會被書裡那種龐大的歷史蒼茫感所震撼。閤上書,他仍然感覺遙遠時空中,那些鄉野人物如歪胡癩兒、六指兒貴隆的呼吸。
朱西寧的《鐵漿》和《狼》中,一股原始而厚實的力量,也觸動了小馬哥的心,對《八二三注》更是愛不釋手。有一次,小馬哥碰見了作家朱天心,便幽默地表示:「我和你父親比較熟。」
小馬哥也讀新詩,拜讀過洛夫的《石室之死亡》和楊牧的《瓶中稿》。有一次,小馬哥遇見了楊牧,表示自己也是《瓶中稿》的讀者,楊牧臉上也難免流露不可置信的神情。因為,這些詩作對一般的讀者來說,是比較艱澀難懂的。
在詩歌這條通幽曲徑上,有著少年小馬哥漫遊駐足的痕跡。
進了建中後,小馬哥的閱讀書單中,開始出現了思想方面的書。
當時的小馬哥讀胡適之、殷海光、胡秋原、李敖等人的書,也看卡繆、沙特及王尚義的作品(如《從異鄉人到失落的一代》),自由主義和存在主義的思維,還曾經讓他著迷了一陣子。另外,小馬哥也涉獵了六○年代頗為風行的留學生文學,包括於梨華的《又見棕櫚》,及張系國、劉大任的作品等。
書本,是人們瞭解世界的起點,是一枚指向智慧星空的望遠鏡頭。
要說哪一本書對當時的小馬哥留下了最深刻的影響,第一個跳進他腦海裡的名字,就是羅家倫的《新人生觀》。
小馬哥認為,《新人生觀》一書說法活潑、語言形象化,對比強烈。書中提到的:「弱是罪惡、強而不暴是美」、「俠是出於偉大的同情」,都讓他感到共鳴。
最讓小馬哥心有戚戚焉的是羅家倫的這段話:「一個現代的青年要有文明人的頭腦,野蠻人的身體,和不可屈服的意志。」
小馬哥自己的詮釋是:
文明人的頭腦指的是格局和器宇、真誠與智慧。歷史的潮流急遽推移,身為一個跨世紀的青年,面臨時代的風雲際會,想要引領風騷,必須具備優美的品性,軒昂的器宇,加上真誠的心地、清純的智慮,才是世紀青年的典範,才是真正的e世代。
「野蠻人的身體」指的是體力和健康。我不喜歡有些人喊「蒼白的一代」、「失落的一代」,蒼白是一種病態,失落是一種頹廢,願大家在身體上一起加入野蠻族。
不可屈服的意志絕非時下的「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我非常佩服屈原,他為了不向昏君屈服,寧可一死以明志。心自強,志不遷,定心廣志,如此何所懼。這就是不可屈服意志的真諦。
小馬哥現在工作忙碌,讀書的時間少了很多。
不過在接受作家鍾怡雯專訪時,他曾經用「中國知識份子的傳統是在兵馬倥傯之際,還能橫槊賦詩。」來形容閱讀帶給他的悠然樂趣。
經典古籍,當然還是小馬哥的首選。除了《中庸》和《論語》,小馬哥也研讀過清朝名臣曾國藩的著作《挺經》,學習曾國藩以退為進、以弱為強的哲學。
小馬哥也會和兩個女兒分享閱讀經驗。他和大女兒馬唯中都喜歡看近年走紅的美國法律小說家約翰.葛里辛(John Grisham)的作品。
「John Grisham是一位出身美國南方的律師,他對於拉丁事務相當熟悉,所以小說中所提到的背景多半是拉丁美洲。我們兩個會對小說中的情節加以討論,但是一討論就發現,女兒竟然讀得比我快,這一點倒教我既吃驚又開心。」
小馬哥的閱讀經驗,廣泛而多元,連年輕小說家王文華的《蛋白質女孩》和《61×57》,小馬哥也不陌生,因為這是二女兒馬元中看的書,所以作老爸的也要瞭解一下。
就像一個書店廣告形容:「你能把書本帶到任何地方,反之亦然。」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小馬哥閱讀不同的書,每打開一本書,他就被帶往一個知識發光的國度。
--------------------------------------------------------------------------------
【本文摘錄自 天下遠見讀書俱樂部
|
|
|
2008-2-5 12:31 PM |
|
sagemjacky
區版主
翡翠貔貅王之鐵甲狂龍
積分 114447
發文 10004
註冊 2006-4-4 來自 黑暗地獄格鬥場
狀態 離線
|
#2
想不到馬先生的學生時期也是如此多元豐富!
|
.....(((貔貅龍騎士騎兵團)))..... |
|
2008-2-5 12:37 PM |
|
m225887
中級會員
積分 1123
發文 128
註冊 2007-6-1 來自 正義村~快樂巷
狀態 離線
|
#3
讀完了此篇文章~真是讓我收穫良多~
感謝分享~~
|
|
2008-2-12 12:28 A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