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h
進階會員
積分 2951
發文 204
註冊 2006-5-5
狀態 離線
|
#1 修心,修身~儒家哲學
第一, 人性是向善的.
「向」代表人有自由, 可以選擇.「善」是指「人與人之間適當關係之實現」. 當人行動時, 內心對自己的選擇會有自發的反應與判斷,
若選擇為「善」, 則覺心安, 否則心即不安. 心之安與不安, 並非由後天習得, 而是與生俱有的能力.
所謂「與生俱有」, 是指人的生命成長過程, 必由「生理、心理、倫理」依序開展. 生理上長期的幼兒依賴,
使子女對父母在生理上會有特別敏銳的依存感受, 由此而生不安及不忍. 此所以「孝」是儒家教育的基礎. 做為行為規範的「倫理」,
則是為了助人完成心理傾向者, 而非為了禁人為惡而已. 其次,「與生俱有」的根苗,
很容易受到後天環境的壓力與誘惑而扭曲, 以至常有遺忘本心的情形.
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清楚指出: 教育的目的在於把失去的心找回來.
既已失去, 如何可能找回? 原來這是比喩用法, 用以表示人性向善. 只要得到機會並且自己願意,
內心向善的力量就會在每一次新的選擇時發出指示, 讓自己回歸正途.
第二, 人生應該擇善固執.
就「擇善」而言, 需要良知與教育合作, 以求分辨具體的善行.考慮要項有三: 一是外在規範, 二是內心感受, 三是對方期許.
一行為必須出自內心感受, 否則只是虛偽或鄉愿; 其次, 不可違背外在規範, 因為這些規範是為了保障更大的人群之和諧. 同時, 也要設法符合對方的期許,
否則自己一意孤行, 結果可能無法成就「人與人之間的適當關係」. 以上三個要項之間若有衝突, 只好回歸內心感受, 以誠為主.
擇善之後, 需要堅持.「固執」出於道德勇氣, 表現為恆心與毅力. 必要時, 甚至可以犧牲生命.
但是, 此時犧牲生命無異於完成生命, 滿足了人性向善的原始要求.
第三, 人生至高理想在於「天人合德」.
前述「以犧牲為完成」的生命觀, 其信念即在此.「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近於此, 但仍可進而超越歷史, 求取個人靈魂之至福與不朽.
其中詳情已非哲學範圍, 若人生遭遇未至此境, 則不妨自得其樂. 孔子與顏回都是生活貧困而不改其樂的人, 因為內心自有悅樂的泉源, 是為安貧樂道.
這種人生觀是積極進取的, 也是與人為善的; 是向著至善而努力提昇個人價值以人群幸福;同時也是洋溢著生命的喜悅的.
~~~ 轉貼 ~~~
[ Last edited by xiah on 2010-5-3 at 10:26 P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