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ytiger
基本會員
積分 10
發文 1
註冊 2010-1-30
狀態 離線
|
#1 [影评]千疮百《孔》
昨天终于看了《孔子》。本来抱着必须大骂一场的心态去看,观后却觉得本片原来没那么面目可憎,甚至还有些“可爱”。
先说想骂的原因。儒家由于其特殊性,两千多年来成为了统治者控制人民思想,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最有力武器。而孔老夫子的形象也注定被历来的掌权者根据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装扮、扭曲。当革命无罪的时候,他便成为批判对象;当需要缓解甚至掩饰社会矛盾,让大家安安分分为GDP贡献青春的时候,他老人家又重新登上殿堂受人膜拜。
其实夫子无罪,而且本人对其极为崇敬。试想其门人一个个出将入相,他老人家若是稍识时务,何至于一生颠沛流离,落魄潦倒。一个人为自己心中的真理不惜奉献终身,这一点气质足以为万世景仰。况且儒家文化也确实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然而,悲剧在于儒家永远是官方心目中的最佳代言人,这便注定了其形象及学说必将无休止的被一次次再诠释。我深信夫子当初所追求的真理,已不可能还原于世人眼前,而只能伴随着那副枯骨在九泉之下冷眼观看着世人对其肆意的窜改和无情的利用。
如今,各种崇儒尊孔的出版物、电视节目、电影层出不穷,无话不提儒家,以儒家为思想核心打造中华文化。然而本人以为中华文化绝不而且不应该仅仅以受尽粉饰的现今所谓的儒家思想为核心。其实先秦时期,儒家从来不是主流,孔夫子的思想光芒和人格魅力正是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环境中成长和突显出来的。其后一家独大,不同的声音不再被容纳和重视,于是,我们发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哲学家全部只密集分布在东周时期,直至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出现。封建社会的中国人受到禁锢,思想落后,思维僵硬,并非儒文化造成,却是儒文化的一支独大所造成的。我们还要退回去吗?
以上便是本人一听到《孔子》这标题就对本片产生反感的原因。言归正传,观影之后,却发现该电影并无太多可骂的东西,反倒不乏“可爱”之处。
首先,电影细节的粗糙是可以预期的,不足大骂。例如孔子已到今山东省泰山以南的鲁国边境之上,却身处茫茫雪山之中(取景内蒙赤峰,够有创意的);又如绿油油一片葱葱郁郁如盛夏季节的茂林里飘起鹅毛大雪;书简大部分倒是正常的,因为掉进水里会浮起来,却有那么一些是沉下去的,难免让人猜疑夫子出走时是否夹带了些什么,以至于颜回不惜生命代价去捡回来;可惜门徒中只有他那么一个游泳健将可以多次来回往返于冰冻的水底,其他同学却只能在旁边眼睁睁的看着他冻死......这些都不重要,也是贯彻继承了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商业大片的传统风格。
而其“可爱”之处在于,看完了本片完全感觉不到那是一个儒家师尊的故事。发哥饰演的老头倒是有着兵家的指挥若定,墨家的侠义心肠,纵横家的巧舌如簧。而且还沿用了道家学派津津乐道的说法,成了老子的学生。这倒真是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了。只是以后我们要把孔子的头衔改为伟大的“军事家”、“演说家”、“侠客”等等,反倒是以往称呼中的“思想家”、“教育家”,你能在电影中看出来吗?而受到南子色诱时发哥那闪烁不定的眼神更是绝了。反正夫子的形象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已经被统治者和政客们摆布得千疮百孔了,倒不如出于娱乐目的将其再恶搞一回,还能带给观众欢笑。
本人甚至开始怀疑该片创作团队是有意为之的,表面上是拍《孔子》,实际上没有半点宣扬儒家文化的意思,反倒象是在讽刺捉弄。在面临儒文化重新泛滥的今天,这种表现手法实在太让人眼前一亮了。于是,本来我以为名字叫《孔子》的这么一部电影无论如何只能打零分,但观后也不得不对其改观。而且必须实事求是的说,周润发、姚橹、周迅、陈建斌等一众大腕演员的表现是过关的——只是周迅的双下巴本来还挺可爱,但化妆好象把这特点搞得太突出了些。
有鉴于以上种种,100分制姑且就给20分吧。
————转自http://club.gd.sohu.com/r-guangzh-586985-0-1-900.html
|
|